理论与实践的多重关系或理论的多重用途析论——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发展历程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4-20 08:09

  本文选题:理论 + 实践 ; 参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1期


【摘要】:理论与生活实践的关系是实践哲学的核心问题。但以往人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往往忽略了这一关系问题的多维度或多层次性,将理论与实践各自视为一个囫囵的存在物,笼统地谈论其间的关系问题。这一关系的多维度或多层次性,特别是一种理论的异质的多用途性,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发展,即从李大钊到瞿秋白、李达、艾思奇,再到延安时期毛泽东的这一历史过程中,有着极富戏剧性的体现。通过以这一理论变迁过程为典型范例来探讨理论的多用途性,一方面可深化对于理论与实践之间极为复杂的关联方式的分析,另一方面亦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发展的历程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s the core of practical philosophy. But in the past, when people discussed this problem, they often ignored the multi-dimension or multi-level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problem, and regarde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s a whole existence respectively, and talke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general. The multidimensional or multilevel nature of this relationship, in particular the heterogeneity of a theory of multipurpose, spread and developed in the early days of Marxism in China, from Li Dazhao to Qu Qiubai, Li Da, Li Da, To Yan'an period Mao Zedong's history process, has the extremely rich dramatic manifestation. By taking this theoretical evolution process as a typical example to explore the multi-purpose nature of the theory, on the one hand, it can deepen the analysis of the extremely complex correla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can b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南n\;;改变世界的哲学何以可能(上)——从马克思到后马克思主义[J];学术月刊;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强;清末革命派尊黄现象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2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3 李里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4 操申斌;近代中国大同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5 陶季邑;;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6 王尤清;;民国前期南北地缘话语与政治演进[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7 陶季邑;;孙中山晚年才将其“大同主义”与“共产主义”等同起来[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8 罗衍军;;孙中山土地利用思想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9 蒋玉珉;刘振宏;;孙中山合作主义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张娟;;弱势行动集团主导下的政制创新——辛亥革命的历史制度主义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宇和;;山在虚无缥缈间:孙逸仙民生主义伦敦探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2 刘海峰;;“科举,非恶制也”——兼谈教育史研究中的知今通古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会元;;孙中山的金融理论与实践[A];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钱币》2011年第一期增刊[C];2011年

4 王哲;;《多余的话》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诉求[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5 姚静芬;;论瞿秋白党的思想建设理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6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的宗教观及其现实意义[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7 齐卫平;;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途程的历史考察[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8 李一翔;;孙中山的合作思想与国民党的合作运动[A];近代中国(第十一辑)[C];2001年

9 郭太风;;辛亥革命与民族主义锋芒的转向[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10 秦和平;;关于蒋介石与20世纪30年代西南三省禁烟运动关系的认识[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9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鲁法芹;《东方杂志》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艳秋;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高岚;论瞿秋白在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探索[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新生;中学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春志;民国文官抚恤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欢;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阶级阶层理论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绪迁;莫理循与中国参加一战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秦奋;清朝晚期至民国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邵琴芬;论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道德教育[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小波;试论马克思主义来源的三种类型[D];东华大学;2011年

10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路易·阿尔都塞;陈越;赵文;;马克思与相遇的唯物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10期

2 赵一凡;;葛兰西:西马之战略(下)[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2期

3 王南n\;实践、艺术与自由——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再理解[J];哲学动态;2003年06期

4 R.克尼;康立伟;;葛兰西的实践哲学[J];哲学译丛;198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林;实践性:邓小平理论的鲜明特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汪华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和实践[J];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李顺义;邓小平的行政管理实践和理论述要[J];攀登;2001年S1期

4 侯惠勤;真理标准大讨论与邓小平理论的确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林明;论邓小平人生目的的理论与实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要兴磊;论毛泽东的反腐败理论与实践[J];理论学刊;2000年03期

7 凌海金;论加强党的理论建设[J];社会科学家;2000年05期

8 谢海军;邓小平:理论与实践角色的统一[J];前沿;2002年05期

9 谢海军;邓小平:理论与实践角色的统一[J];唯实;2002年06期

10 林俊德;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而作[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在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于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查少刚;;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3 唐少杰;;20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史及其研究的典型个案——柯拉柯夫斯基思想简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江宛柳;重在向基层延伸向实践拓展[N];解放军报;2002年

2 中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张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忠诚实践“第一要务”[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3 潘世伟;与时代同进 与实践同行[N];文汇报;2001年

4 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吴世雄;以出色实践弘扬“三个代表”[N];中国财经报;2001年

5 江西省赣州市市长 王昭悠;坚持“三个代表” 实践执政为民[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记者 王厚军;党员干部要学习好实践好“三个代表”[N];中国水利报;2000年

7 张国祥;在实践团结民主主题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记者 孙茂庆;坚持系统发展实践 深化三个代表学习[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雒树刚(作者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N];福建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张严 单向前;“三个代表”的生动实践[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国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谢双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盛辉;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历史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建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党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娉娉;毛泽东新闻评论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韩小荣;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康伟;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与实践新探[D];延安大学;2009年

5 冯秀清;邓小平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及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海涛;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谢德永;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D];苏州大学;2007年

8 高国平;科学发展观之哲学解读[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李冲;马克思理论对近代人道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闯;论自由时间视域中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自由观[D];辽宁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76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76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5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