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实证的人道主义”——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本文选题:实证的人道主义 +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参考:《学术研究》2017年06期
【摘要】:"实证的人道主义"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还没得到足够重视的关键词。围绕它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本现象,深入解密这些文本现象会发现:青年马克思在反思"物质利益难题"和自己的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研究中,对费尔巴哈强调感性客观现实在认识上的优先性和人本主义的相互结合,产生内在高度认同,在尊重、认可基础上仿用费尔巴哈的说法新创该词,以概要性地指称费尔巴哈的思想;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也日益认识到,人是实践活动的人,进而是历史和社会关系中的人,而非费尔巴哈感性直观("实证")到的自然人;只有立足于"实证"所不能把握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所形构的社会关系,才能真正把握人类所处的世界;《手稿》由此自觉不自觉地实现了对"实证人道主义"的某些超越。这些超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很快形成的根基。
[Abstract]:"the humanitarianism of empirical evidence" is the key word in the manuscript of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of 1844 that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Around it has formed some unique text phenomenon, will discover deeply these text phenomena: the young Marx is introspecting "the material benefit difficult problem" and own history, the politics, the economics research, Feuerbach emphasizes the combination of perceptual objective reality in cognition and humanism, which produces a high degree of internal identity. On the basis of respect and recognition, Feuerbach uses Feuerbach's statement to create the word. Referring briefly to Feuerbach's thought,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he also increasingly realized that man is a person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then of history and social relations, rather than a natural person of Feuerbach's perceptual intuitionistic ("empirical"); Only based on the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human beings, which can not be grasped by "positivism", can we truly grasp the world in which human beings live, and the manuscripts thus consciously and unconsciously achieve some transcendence to "positivist humanitarianism". These transcendence have become the found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研究”(14ZDA004) 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研教学良性互动研究”(15JDSZK03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货币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李稳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的出版情况[J];社会科学;1982年01期
3 田润峰;关于异化的几个问题——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4 方向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三处结构性断裂及其效应[J];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10期
5 朱宝信;社会性:人的本质的一个基本规定——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范海武,刘怀玉;“总体人”的辩证法——论列斐伏尔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夏建国;人与世界关系的普遍性与“地球异化”现象之克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启示[J];江汉论坛;2004年05期
8 高恒天;幸福新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启示[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9 欧阳彬;货币的人学向度——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货币哲学[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邹广文;;文化理想与文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现代性精神[J];哲学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淑琴;;私有财产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道主义思想梳理[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2 王善超;;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创造观述评[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张秉民;郭春霞;;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探索——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4 王熙恩;;对象化的内在悖反及其生态启示意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象化理论的深层解读[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赵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科学人学思想探析[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6 邹广文;;文化理想与文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现代性精神[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7 刘世文;;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基础文献——简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地位和意义[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8 张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道主义问题[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朱立元;张瑜;;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的新神话——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兼与董学文、陈诚先生商榷[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10 刘孟学;;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方法论分析[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柳拯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社会工作的启示[N];中国社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溪屏;劳动范畴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地位[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王东红;历史与实践自身运动[D];吉林大学;2010年
3 方以启;论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立场的根本转变[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哲;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闫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学”思想探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朱正平;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自然概念[D];山东大学;2016年
4 刘晓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国解读史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6年
5 孙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6 付昌福;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思想探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张春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科学人学的建构[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耀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文化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传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需要的思想及其相关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建国;人学视野中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94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9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