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承接与范式转换:鲍德里亚思想的深层逻辑
本文选题:鲍德里亚 + 问题承接 ; 参考:《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02期
【摘要】:通过审视鲍德里亚的理论从马克思出发到远离马克思的过程,我们发现,他承接了马克思理论旨在解决的问题,即批判并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但又改变了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范式,创造了符号政治经济学范式。鲍德里亚承接问题、转换范式的理论逻辑植根于历史场景和社会现实的改变之中,即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这一深层逻辑揭示了鲍德里亚理论与马克思理论的内在关系,也展现了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般思路。
[Abstract]:By examining the process of Baudrillard's theory from Marx to far away from Marx, we find that he has accepted the problem that Marx's theory aims to solve, that is, criticizing and surpassing the capitalist society. But it changed Marx's paradigm of critique of capital and created the paradigm of symbolic political economy.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Baudrillard's accept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paradigm is rooted in the historical scene and the change of social reality, that i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roduction society to consumer society. This deep logic reveal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audrillard's theory and Marx's theory, as well as the general think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st-Marxist theory.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楠;张岩;;鲍德里亚的技术观[J];理论界;2006年10期
2 斯满红;;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解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宋德孝;;商品拜物教批判与符号拜物教批判:马克思与鲍德里亚[J];唯实;2009年06期
4 张一兵;;伪消费背后的需求幻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3期
5 江振丽;;鲍德里亚符号经济学之阐述[J];世纪桥;2009年15期
6 李先游;;解析鲍德里亚的“不可能的交换”思想[J];理论界;2010年05期
7 李乾坤;;“鲍德里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1期
8 陈培永;;论鲍德里亚对拜物教理论的重构[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9 仰海峰;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10 张一兵;;生产本体:我生产故历史在——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提纲)[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3 茌良计;;符号的梦魇——评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孔明安;;技术、主体与形而上学的玄学遐想——鲍德里亚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唐正东;;发展的正义维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思考——从鲍德里亚的理论缺陷谈起[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陈亚娟;鲍德里亚:纽约知识分子圈里的大红人[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张义修;张一兵何以“反鲍德里亚”[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早报记者 许荻晔;“要以游戏的态度对待鲍德里亚的东西”[N];东方早报;2012年
4 唐学鹏;鲍德里亚的“拟像”死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康慨;鲍德里亚非常重要[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白刚 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学中心;生产的张力:马克思与鲍德里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季桂保;后现代的痴迷描述者[N];文汇报;2007年
8 刘国鹏;虚拟现实元年之后的人类命运[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戴阿宝;拟像(simulation)[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戴阿宝/译;鲍德里亚的“时尚”概念[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孔明安;仿真与技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大伟;评析鲍德里亚[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
本文编号:1818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81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