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与后马克思主义的隐秘链接——以拉克劳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5 00:08

  本文选题:拉克劳 + 精神分析 ; 参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04期


【摘要】: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补充马克思主义。本文以拉克劳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例,论述了精神分析与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隐秘链接。首先,拉克劳的后马克思主义将精神分析的虚空能指的逻辑全面应用到政治结构中,提出了以对抗为核心的同一体的不可能性的命题,并进而提出了霸权逻辑;其次,拉克劳的霸权逻辑是拉康精神分析的对象a的逻辑在政治中的应用;最后,拉克劳的话语理论更多地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大他者的短缺相联系。对精神分析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关系的探讨,是一个有待展开的理论领域。
[Abstract]:An important feature of post-Marxism is to supplement Marxism with Lacan's psychoanalysis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cret link between psychoanalysis and post-Marxism with the example of La Crowe's post-Marxism theory. First of all, Laclau's post-Marxism applied the logic of the virtual empty signifier of psychoanalysis to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and put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of inpossibility of unity with confrontation as the core,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hegemonic logic. LaCrowe's hegemonic logic is the application of Lacan's psychoanalysis object a's logic in politics. Finally, LaCrowe's discourse theory is more related to the shortage of the other in Lacan's psychoanalysis theory.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analysis and contemporary western Marxist theory is a theoretical field to be carried ou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辩证法的历史语境与当代视阈”[项目编号:13BZX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西祥;;从卑俗到崇高——论拉康之“对象a”到齐泽克之“崇高对象”的嬗变逻辑[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李西祥;;作为能指逻辑的黑格尔辩证法——论齐泽克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拉康化阐释[J];哲学动态;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凡;;争论中的消极自由观[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李志强;;论政治宽容研究的理论范式及路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沈江平;;论现代民主政治视阈中的“主体”[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乔贵平;吕建明;;激进的多元民主观——墨菲对自由主义民主观的批判及建构[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5 王伟;;拉克劳与墨菲:反本质主义的激进政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陈景云;;对自由主义中立性的理解[J];法制与社会;2009年11期

7 唐琼;;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8 樊凡;;现代政治与国家行为的正当性:以消极自由主义为视角的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5期

9 武宏阳;;民主的批判与政治的回归——论墨菲的竞争民主思想[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10 武宏阳;;尚塔尔·墨菲宽容哲学的历史逻辑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史巍;韩秋红;;现代性的政治规划与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墨菲的民主政治理想[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蔺波;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聂兴超;自由主义中立性研究:辩护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薇;现代政治宽容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刘国胜;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武汉大学;2011年

6 王伟;罗蒂与关系主义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华锋;论环境协同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增明;敌友政治观[D];吉林大学;2009年

9 袁洪英;当代社群主义自我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杨少星;中国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忠文;列宁与葛兰西关于领导权思想的比较[D];辽宁大学;2011年

2 邬宗明;协商民主的优势及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密;多元性理论与有限领导权[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汤元军;民族主义视野中的政治概念[D];扬州大学;2007年

5 陈霁;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理论[D];山西大学;2008年

6 刘宝成;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闫飞飞;审议民主及其代表问题——一种批判性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冠;理想和现实中的议会民主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郑立;政治一体与多元融合[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彬;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批判性分析[D];燕山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琼;;他者的凝视——拉康的“凝视”理论[J];文艺研究;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约翰·克拉尼奥斯卡斯;飞扬;;拉克劳《论民粹主义理性》[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8期

2 夏莹;;“卢森堡困境”真的存在吗——论拉克劳、墨菲对卢森堡理论的批判及其误读[J];学术月刊;2006年08期

3 俞吾金;;左翼理论家们的阿基里斯之踵——以对拉克劳思想的剖析为例[J];探索与争鸣;2014年01期

4 曾枝盛;评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策略[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刘玉新;;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沈朝华;;对拉克劳和墨菲激进多元民主理论的质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孔明安;;普遍性问题与后现代政治学的困境——兼论齐泽克对拉克劳普遍性概念的批判[J];哲学研究;2012年07期

8 曾枝盛;拉克劳、墨菲及其“新霸权”理论[J];浙江学刊;2004年06期

9 陈炳辉;;从政治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到话语领导权——拉克劳、墨菲的领导权理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冯燕芳;;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规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佩惠;;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社会主义领导权理论的批判性分析[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2 周凡;;后马克思主义霸权概念的出场形态——论拉克劳和莫菲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解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3 王凤才;;继承与超越、解构与重建——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阐释[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振怡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拉克劳的“话语”认同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陈炳辉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拉克劳、墨菲后马克思主义领导权理论剖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磊;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周凡;霸权接合的哲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3 褚当阳;话语哲学与霸权政治[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道建;后身份——拉克劳身份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王罕哲;拉克劳、墨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令小雄;拉克劳与墨菲的文化霸权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立泰;拉克劳与墨菲思想中的霸权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陈霁;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理论[D];山西大学;2008年

6 车俊杰;拉克劳和墨菲激进多元民主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孙越雷;拉克劳与墨菲的领导权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崔乐乐;拉克劳和墨菲的多元激进民主政治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晓密;多元性理论与有限领导权[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陈昕;拉克劳、墨菲政治哲学理论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45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845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b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