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对马克思“六册计划”的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8-05-30 02:08

  本文选题:“六册计划” + 《资本论》 ; 参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01期


【摘要】:"六册计划"是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结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本文以国际学术界对"六册计划"的研究为背景,回顾了中国学者涉猎、研究"六册计划"的经过,把中国学者正式研究"六册计划"的历史以1995年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1979—1995年,中国学者探索了"六册计划"本身及其同《资本论》的关系;1995年出版的《〈资本论〉续篇探索》初步建立了马克思"六册计划"经济理论的体系和内容;1995年以后为第二阶段,中国学者对"六册计划"的研究向纵深发展。文章最后分析了中国学者研究六册计划的出发点,展望了"六册计划"的研究前景。
[Abstract]:The six-volume plan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formation of Marx's economic work structure, and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six volumes Plan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udy of Chinese scholars, studies the six volumes Plan, and divide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cholars' formal study of the six Volume Plan into two stages: 1995 as the boundary. The previous phase was 1979-1995, Chinese scholars have explored the "six-volume plan" itself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apital"; the sequel to "Capital" published in 1995 ha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the system and content of Marx's "six-volume plan" economic theory; after 1995, it is the second stage. Chinese scholars' research on the six volumes Plan develops in depth.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rting point of Chinese scholars' research on the six volumes plan,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research prospect of the six volumes plan.
【作者单位】: 中央编译局马列部;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海良;再论《资本论》的现实意义——从创作《画说<资本论>》谈起[J];当代财经;1997年04期

2 王代敬;;关于《资本论》结构体系两个争论问题的述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3 徐洋;范大祺;;“金融危机与《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座谈会纪要[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3期

4 赵学清;;《资本论》续篇逻辑结构和主要结论的假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构建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5 汤在新;;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的“六册结构”及其科学意义[J];经济研究;1985年04期

6 鲁克俭;;“文本研究”与“理论发展”的分工与互补——以《资本论》研究为例[J];理论视野;2009年04期

7 C.E.福尔格拉夫;付哲;张凤凤;;对《资本论》的新认识——写在MEGA~2第2部分结束之际[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03期

8 顾海良;经济全球化与《资本论》研究的新视野[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03期

9 王东;许春华;;《资本论》体系构想与马克思晚年笔记关系新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年02期

10 顾海良;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经济学手稿[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在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探索[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2 张维闵;;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形式问题的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3 彭萍萍;;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若干观点研究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5期

4 王晓红;;马克思笔记写作过程新探[J];东岳论丛;2009年02期

5 王代敬;;关于《资本论》结构体系两个争论问题的述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6 李建平;;大力开展文本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刘黎微;;超越时代的理想价值——对《共产党宣言》的批判、实践、理想精神的再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8 黄序和;;从历史视角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09年01期

9 赵景峰;沙汉英;;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主导性质[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9年03期

10 赵景峰;;论垄断资本国际化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董鑫;;经济全球化下的国家关系——基于不同研究视角的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建平;;大力开展文本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维闵;;方法、对象、结构与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荣兆梓;;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与共时性[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5 赵建;;论劳资关系和谐的可能性——重新审视马克思的雇佣劳动理论[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亚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清涛;马克思学说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庄三红;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述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景峰;经济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8 徐颖;基于学生利益的我国高校收费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宝;资本·现代性·人[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廖萍萍;马克思的合作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璐;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传良;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戴雪丽;劳动社会化与社会现代化[D];东华大学;2011年

4 冷运生;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哲学阐释[D];河南大学;2011年

5 邢华彬;论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历史与现实[D];南开大学;2011年

6 戚玲玲;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指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梁艳利;对资本的批判性考察—兼论当代中国对资本的利用和驾驭[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0年

8 娄亚娜;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杨曦娥;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视野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霍迪;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视域下的金融危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代敬;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探索[J];财经科学;1988年08期

2 卫兴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结构和学习的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3 汤在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探索[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4 林岗;;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5 奚兆永;对有关《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其他几种观点的评论——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研究之二[J];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6 王锦涛;;试论《资本论》的总结构[J];贵州社会科学;1987年07期

7 陈招顺 ,李石泉;从生产方式的涵义论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财经研究;1983年04期

8 戴述雨;《资本论》总结构的历史性质[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9 胡钧;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与卫兴华同志商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2年06期

10 胡钧;对《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再认识[J];经济学家;1997年02期



本文编号:1953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53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9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