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四个基本问题——基于思想史和理论逻辑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6-07 03:55

  本文选题:政治经济学 + 辩证法 ; 参考:《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05期


【摘要】:《资本论》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种从根本上不同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哲学"探索。马克思从"哲学批判"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变,既是理论视角的转换,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和深化。《资本论》已经成为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问题焦点。围绕这一新的问题焦点,仍然有一些基础性理论问题需要澄清:如《资本论》的定位是政治经济学还是哲学?其方法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其哲学讨论的对象是价值形式还是生产方式?其超越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是劳动价值论还是剩余价值理论?这四个问题的内在关联和相互牵涉,构成了理解《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不同逻辑环节。只有澄清这些基本问题,才能在《资本论》研究中一方面回应西方"经济学"的挑战,另一方面避免陷入隐性的"人本主义"逻辑泥淖。
[Abstract]:As a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Capital is a kind of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which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study of modern western "economics". Marx's transformation from "philosophical criticism" to "political economic criticism" is not only a change of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t is also the formation and deepening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Capital" has become a new focus in the study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China today. Around this new focus, there are still some basic theoretical questions that need to be clarified: for example, is the positioning of Capital political economy or philosophy? Is it dialectics or metaphysics? Is the object of its philosophical discussion value form or mode of production? Is the theory of labor value or the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that transcends the criticism of political economics? The interrelation and interrelation of these four questions constitute different logical link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and Marxist philosophy. Only by clarifying these basic problems can we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 of western "economics" in the study of Capital on the one hand and avoid falling into the implicit "humanism" logic quagmire on the other han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拥军;;对《资本论》的九个根本性误读[J];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王浩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性整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沈素珍;毛泽东对党的宗旨的贡献——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侯惠勤;;关于举旗问题的理论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蔡云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再认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5 黄宇;;论列宁主义党内民主观的中共早期实践及现实启示[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6 张立丽;古小丹;;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赛依丁;;运用《资本论》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江立成;魏婷;;简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探索谈起[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胡昂;;邓小平改革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与发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钟哲明;;培育民族精神是搞民族主义吗?[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8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会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珍英;;唯物辩证法是谁“发明”的?——评卡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攻击[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俊文;;略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过程[J];吉林师大学报;1963年00期

2 李致远;;“发现”和“创立”不能混淆[J];党校教学;1986年02期

3 王辅民;《剩余价值理论》编辑出版的历史与版本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4 周新城;;剩余价值理论“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学习《资本论》有关剩余价值理论的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5期

5 张端阳;;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价值[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6 樊艳平;杨桂通;;用系统哲学原理剖析劳动剩余价值论——评介乌杰教授对劳动剩余价值理论最新研究成果[J];系统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7 董瑞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学习札记[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8 李善明;;应当充分肯定《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地位——与陈实同志商榷[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7年04期

9 程慧敏;;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与价值立场的结合[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5期

10 董良杰;;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原副主任 杜光;以发展来捍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本文编号:1989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89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