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本文选题:马克思 + 人与自然 ; 参考:《经济视角(中旬)》2012年04期
【摘要】: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以科技为动力,争先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甚至不计伦理道德而牺牲他人及后代人的利益,生态环境正处于濒临崩溃和毁灭的边缘。早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环境伦理的概念,也没有专门的论著,但通过对马克思的著作文本进行系统地解读,能够清晰地看到其中所蕴藏着的关于环境伦理方面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马克思富有前瞻性的环境伦理思想将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放到社会历史和生产关系中去考察,为解决人类环境问题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指导,为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指明了方向。在当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诉求,加强对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one of the focuses of global atten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human beings strive to maximize material benefits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motive force, and even sacrifice the interests of others and future generations regardless of ethic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and destruction. As early as the era of Marx's lif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en gradually exposed. Although Marx did not have a clear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nor did he have a special treatise, but through a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s of Marx's works, Be able to see clearly the rich and profound thoughts on environmental ethics contained therein. Marx's forward-looking environmental ethics thought put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to the social history and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which provided positiv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human environment. It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dealing wel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build an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 which man and nature live in harmon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Marx's environmental ethics.
【作者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郁乐;;马克思自然观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2 武晓静;;论以环境伦理思想实践观处理环境问题的必要性[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晏辉;;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传统伦理的现代境遇[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4 刘建荣;;公共秩序——人类德性与理性之维[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较研究[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朱金瑞;全荣花;;企业安全发展的伦理意蕴[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春萍;叶幸男;;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经济发展[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汤海艳;;礼仪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曾建平;;环境伦理制度化的困境[J];道德与文明;2006年03期
2 邓晓芒;;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生态主义探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1期
3 俞吾金;反思环境伦理学的一般理论前提[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5期
4 杨伟清;从动物权利的讨论看道德的交互性本质[J];伦理学研究;2005年06期
5 杨通进;环境伦理学的三个理论焦点[J];哲学动态;2002年05期
6 汪信砚;环境伦理何以可能[J];哲学动态;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周尧;;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宋周尧;;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解析[J];求实;2005年12期
3 宋周尧;;马克思的环境伦理规范思想解读[J];学习论坛;2007年06期
4 周皖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5 吕洪刚;;经济现象的道德逻辑——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6 李培超;;论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逻辑思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4期
7 宋周尧;《资本论》环境伦理思想探解[J];道德与文明;2002年06期
8 黄浩;;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J];东南学术;2005年06期
9 郑元景;;从伦理、意识形态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角的转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徐启刚;邹强;;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J];求索;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达淮;;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等经济伦理思想的批判与继承[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3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吴芳;;敬畏、谦卑的生存伦理准则——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智慧[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刘毅;;自然界的道德主体身份探析——实现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韶春;;“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伦理意蕴[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7 徐波;;人类新价值观的构建与中华传统人文质素[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姜t
本文编号:2011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01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