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构建
本文选题:异化 + 马克思哲学 ; 参考:《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劳动就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劳动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紧密相联,在私有制条件下,对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状态,产生了“异化劳动”,人们创造出来的产品总是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背离,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使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者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对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现才能完成,扬弃异化劳动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人民当家作主的生产关系,为“和谐劳动”的构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通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来构建和谐劳动。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性质是取决于劳动关系的性质的,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否。以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基础,产生的是和谐正义的社会;在对抗冲突的劳动关系之上,产生的只能是矛盾冲突的社会关系。所以,构建和谐劳动是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和谐劳动理论来源,和谐劳动理论来源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异化劳动理论的扬弃是和谐劳动观的理论来源,交代了全文的理论背景;第三部分通过对和谐劳动观内涵的解释,树立起和谐的劳动观,先在理论层面上构建出和谐社会下的和谐劳动;第四部分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出发,以和谐劳动观为理论基础,指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劳动构建的基本途径。
[Abstract]:Labor is the "purposeful activity" of human beings. Since the birth of mankind, labor has been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life. Only in labor can a man bring his potential into full play, his intelligence, and his true freedom. Lab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certain social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rivate ownership, the opposite social relations and social states produce "alienated labor". The products created by people are always contrary to people's subjective wishes. To become a dissident force against others. The alienation of labo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apitalism dissimilates the laborer's labor with his labor products, his labor activities, his ess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er and human. The sublation of alienation can only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realization of communism, and the sublation of alienated labor must eliminate capitalist private ownership. The soci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in which the public ownership is the main body and the people are the masters creat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bor".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harmonious labor can be constructed by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Under certain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 nature of social relations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labor relations, and whether labor relations are harmonious or no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social harmony or not. On the basis of harmonious and stable labor relations, it produces a harmonious and just society,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labor relations against conflicts, it can only produce contradictory and conflicting social relation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bor is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which is of considerable urgency and importan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urpos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harmonious labor theory origin, The theory of harmonious labor comes from Marx's theory of alienated labor, the sublation of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of labor is the theoretical source of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labor, and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full text is explained; the third part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labor. The fourth part starts from Marx's alienation labor theory and takes the harmonious labor view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basic ways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labor of social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A811;F2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虎学;;《巴黎手稿》中“社会”概念的内在张力[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唐仕军;;合理性与非现实性——试论马克思人化自然命题的二重性[J];学术论坛;2007年10期
3 刘嫦;;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年20期
4 段志平;;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董晋骞;;异化实践论与异化劳动论的两次哲学翻转——马克思异化思想新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康玉新;;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J];前线;1984年01期
7 张颖;杜凌霞;;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研究——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8 余品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建立[J];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9 梁丽营;;弗洛姆的异化理论[J];传承;2008年22期
10 任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秋锁;;马克思的人本历史观念之理论性质探析[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3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4 贺善侃;;论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定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刘进田;;马克思人的自我完成价值思想初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价值哲学思想研究[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6 贺来;;理论硬核的变革与解释原则的跃迁——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7 徐辉;;诗性——一个被忽略的马克思哲学解读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孙正聿;;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9 张茂泽;;马克思的人性论体系——兼谈它与儒家人性论的异同及其超越[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刘进田;邓武红;;论马克思哲学的法哲学特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大学哲学系 孙正聿;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N];光明日报;2011年
2 胡大平;马克思哲学研究“当代性”问题[N];光明日报;2003年
3 白刚;马克思哲学未来发展前瞻[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吴鲁;对马克思哲学遗产的一次深入解读[N];学习时报;2010年
5 关飞;带着问题出场[N];光明日报;2004年
6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胡为雄;科学对待历史遗产推进哲学理论创新[N];光明日报;2009年
7 俞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N];光明日报;2001年
8 孙亮;简评《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N];光明日报;2009年
9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俞吾金;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N];河南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小侠;当代“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顾波;马克思人本心理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王淼;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雄伟;历史的客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贺长余;从革命到发展[D];辽宁大学;2013年
8 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聪;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构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2 潘文颖;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钰森;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时代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4 魏小潭;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冉波;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冯瑶;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内在维度[D];吉林大学;2010年
7 秦晨哲;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岳新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诠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郑春园;在“类我”与“自我”之间[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张琼;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25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02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