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文章_《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共中央党校》 2014年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浅析
熊玉坤
【摘要】: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李大钊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从一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从产生条件、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三个部分对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系统全面的探讨,进而就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启示谈几点看法。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以来,,日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小农经济破产;百姓遭受多重压迫,沦为无产阶级,社会问题不断;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内涵上的契合以及李大钊自身忧国忧民、中西教育的背景是李大钊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主客观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成了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正是在这些因素地作用下,经历了一个探索、确立、发展的过程之后,李大钊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内涵和内容结构。本文认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观察、研究、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过程中树立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该怎么用”等问题的探索和回答。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本体论、价值论与实践论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 第三部分指出了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启示。李大钊选择马克思主义之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组织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指明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影响了一大批中国共产党的精英骨干,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好基础。今天我们研究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更加科学的态度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健孙;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朱晔文;;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观[J];北京党史;2009年06期
3 刁世存;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3期
4 闫纪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2期
5 后藤延子 ,陈捷;日本的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90年05期
6 董宝瑞;李大钊参加中国社会党揭秘[J];党史博采;2004年11期
7 朱文通;;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新探[J];河北学刊;2007年01期
8 李海春;论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康凤云;张艳国;;近年来李大钊传播唯物史观研究述评[J];江汉论坛;2007年12期
10 曾业英;;民元前后的江亢虎和中国社会党[J];历史研究;198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宪明;杨琥;;五四时期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吴玉才;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与中国现代化地位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杨克贵;;略论陈独秀的社会教育思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张允熠,郝良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5 汪谦干;皖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6 李永春;;“问题与主义”之争和少年中国学会[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7 吴元康;;《每周评论》上一则“记者附识”应为胡适所撰[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8 高凡夫;李天刚;;中共主要领导人早期中日友好思想述论——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0年02期
9 杨立红;朱正业;;毛泽东邓小平冲破教条主义的共性因素探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昝智海;于右任对“三民主义”思想的宣传——以他的《民立报》政论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2 双传学;;试述毛泽东早期“自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徐卫红;;毛泽东论教育的双重身份及对中国学校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小宾;;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的优秀思想文化遗产——论李大钊的人生观[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5 周小李;;新中国教育方针之“血脉”与“灵魂”溯源[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侯且岸;;李大钊民彝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7 龚书铎;黄兴涛;;孙中山与李大钊[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8 王世儒;;李大钊与蔡元培[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9 村田雄二郎;唐华全;朱文通;;理与力——李大钊的“平民主义”[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10 周一平;;瞿秋白第一次赴俄原因的一些推测[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彦堂;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教育研究(1937-1949)[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陶敏;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实践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孙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两大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经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艳秋;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8 邹阳;李大钊新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正良;略论中央苏区时期的粮食工作[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允熠,郝良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2 沙健孙;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张静如,朱志敏;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旗帜在中国的树立[J];北京党史;1999年06期
4 梁柱;北京大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J];北京党史研究;1998年03期
5 吴怀祺;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20世纪中国社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6 陈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李大钊思想述评[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韩介迎,李凤歧;李大钊早期的唯物史观[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8 黄职;李大钊与唯物史观的传播[J];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04期
9 吴汉全;论李大钊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J];河北学刊;2001年03期
10 朱文通;李大钊研究中亟须澄清的几个问题——李大钊几篇重要文稿的写作、发表时间纠谬[J];河北学刊;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向军,孙士玲;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化与拓展——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观[J];理论学刊;2003年05期
2 周向军;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周向军;;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基本内容与重要意义[J];理论学刊;2006年08期
4 卜钰;;浅析马克思主义观在思想政治中的价值定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1期
5 陈波;王坤伦;;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年02期
6 田心铭;;略论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2期
7 杨燕;周向军;;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观之研究[J];理论学刊;2011年03期
8 李发展;曹富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意义和方法[J];社科纵横;2011年04期
9 卢迎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演进[J];实事求是;2011年04期
10 刘武根;;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德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2 方世南;;美国左派的马克思主义观[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3 张玉森;;董必武的马克思主义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4 秦正为;;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姜辉;;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周向军;李慧芬;;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A];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周向军;李慧芬;;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心铭;[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执笔:姜辉 王卫东 赵培杰;[N];人民日报;2009年
3 河北省李大钊研究会理事 董宝瑞;[N];河北日报;2011年
4 本版编辑 房宁(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韩震(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宁向东(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副主任、教授) 夏文斌(作者为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N];北京日报;2007年
5 陈政举 方志勇 本报记者 赛宗宝;[N];解放军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桂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苏颖;卡尔·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雁峰;论刘少奇的马克思主义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赵佩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谭洋;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开法;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文杰;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刘纯;论马克思主义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定位[D];中南大学;2005年
7 李鹏;刘少奇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戴一舟;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孔鑫;早期列宁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传泉;雅克·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8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0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