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Abstract]:The concept of ideology is the premise of the study of Marxist ideology theor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ways of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Marxist ideology concepts, such as emotional simplification, complex context and exclusive contradiction,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inking and existence, 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ucture should be the basis.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concept of Marxist ideology in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bourgeoisi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of the concept and determin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by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ntegrit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he use of Marxist ideological concept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基金】:港澳台合作项目“中外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忠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几点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乔治·马尔库什;孙建茵;;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1期
3 侯惠勤;;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上)[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侯惠勤;;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下)[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吴学琴;挑战单向度全球化——马克思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化理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张能为;;论萨特伦理学的评价维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任冬冬;;基于认识论视角下的以人为本内涵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施光跃;;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考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练庆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概念的形成及蕴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胡美灵;;农民自治权探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鸣;;意识形态与美国革命的历史叙事[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范耀登;;论特区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9 葛振国;;“五名”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10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9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忠军;;关于高校辅导员本质的几点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玉j;;关于价值本质的几个问题[J];学术研究;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继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方式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赵勇;;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意识形态”概念解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4期
3 王和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4 朱兆中;;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接受问题研究——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接受[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马斌;;正确处理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和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6 徐长福;;认知先于修辞: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形态观的核心原则[J];思想战线;2010年03期
7 樊锐;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04期
8 亚尔霍;夏伯铭;;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7期
9 奥鲁杰夫 ,李淼;现代思维与马克思主义(下)[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4年05期
10 杜娟;;《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解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向义;;马克思主义与发展主义的关系探析[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大卫·麦克莱伦;张双利;;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今昔[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3 约翰·奥尼尔;牟春;;梅洛-庞蒂对马克思主义中科学主义的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4 杨卫星;;论共产党的执政之本[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熊启珍;;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9 梁柱;;毛泽东文化观的若干问题研究[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10 郭占英;黄玉;;邓小平是把握、运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光辉楷模[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N];解放军报;2004年
2 张羽佳 孙伟平;2004-2005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建设马克思主义宗教学[N];人民日报;2010年
4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 华生;超越“不争论”:重述平等与共富的执政理想[N];南方周末;2009年
5 哲学所 徐崇温;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冯姗;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原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研究:基于国家议题的论述》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 郁建兴 课题组其他成员 周俊 徐越倩 肖扬东 何子英 江华;重建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在当代的解释力[N];社会科学报;2007年
8 王凤才;“症候阅读法”读出了怎样的马克思?[N];学习时报;2004年
9 张宝库;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一点认识[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陶军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波;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欧健;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曹士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赵金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枢卉;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国清;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胡智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有效性的基础与有效社会教化的实现条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乐涛;马克思主义国家相对自主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光秋;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实践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刘宝成;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梁世伟;浅议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樊利娟;论马克思语境下的意识形态虚假性[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鲍福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评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86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8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