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

发布时间:2016-12-19 08:49

  本文关键词: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的传播路径
吕治国
(教育部社科中心,北京 100080)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过程,传播的效果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的实现程度。管理规程的不完善、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信息传播的自由化、信息的“无归责” 状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

。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管理 规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实施的正确舆论导向,主动研究受众选择性接受心理和 认知水平,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专业技术条件,成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传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1)09-0040-004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 促发了人类 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 催生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 传播方式,深刻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形成与传播,影响 着人们思想素质和价值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过程, 其传播的效果攸关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 在新媒体技术广泛使用 的背景下,由于受众对信息控制权的强化,加之信息 传播的过量化和信息形式多样化等新的多重变化, 使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一, 管理规程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 高效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需要形成一定的 过程管理体制, 建立必要的管理规程以及与之相对应 的特有的管理主体。否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就 难以在各种新媒体传播要素的干扰下, 主动调整传播 过程和传播要素的构成, 以适应传播环境和传输通道 的变化, 并在新的媒介条件下形成和保持马克思主义 传播特定的灌输功能和教育职责。 所以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网络传播的效果, 本质说是管理体制、 管理目标、 管理功能和管理机制与流程共同作用的集合体, 是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管理系统构成要素相互依存、 相 互联动的集成。 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管理体制建设、管 理技术手段和方法还不能完全满足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传播的需要。原因在于:一是新媒体作为当前最先 进的传播媒介, 使得长期以来形成于原有传统媒介基 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管理体制与经验, 无 法有效地适应新媒体的特征变化和要求; 二是尽管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管理规程相继出台, 但由于 实践经验的欠缺, 这些规程的许多方面运用于具体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一、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 统媒体而言,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网 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作为平台,以手机、计算机 等为终端,以有线和无线作为传送方式的一对一、一 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其主要特点体现为: 持续创新性,即时交互性,广泛传播性。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 临着创新工作载体、 建立新阵地的机遇, 也突显出 “软 件跟不上硬件,管理跟不上发展”的问题。
40 2011 年第 9 期(总第 153 期)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实践时, 就会产生一定 程度的不适应,造成现实可操作性弱化。 第二, 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管理的针对性 以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受传播特定方式 和媒介介质特性的制约,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相对 受限的。与其相比,现在新媒体所承载的海量信息, 是以往任何传播媒介都无法企及的。而基于新媒体 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由于媒介信息采用数字 存储,使得存储量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张, 甚至具有理论上的无限性。这种网络信息承载的超 量发展一方面能够帮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信 息涵容量上得到扩展和丰富,但另一方面,随之而 至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传播中,受众在学习时,首先需要从各种可供选 择的信息中剔除众多的垃圾信息,过滤不需要的信 息。否则与受众学习无关的信息过多,不仅会导致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学习障碍,还会使学习者 无法有效地判断和选择对自身学习和发展有意义的 信息内容。而新媒体传播本身具有的信息的过量与 良莠不齐,也正是带给传播对象阅读困惑和不便的 重要原因。传播管理控制权被弱化造成的直接结果, 除了会导致受众在信息选择时无所适从,也会使受 众因为失去对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而无法 接收到正确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学习的信 息,使他们思维的尺度和正确的学习方向在过量异 质信息干扰下难以保持。 第三, 信息传播的自由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公信力 网络媒介拥有巨大的数字空间, 使得新媒体中信 息具有的科学性、价值性与真实性需要辨析。在新媒 体中,信息量虽然宏大,但很多并不都具有科学性、 严谨性和深刻性,都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这表明, 新媒体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新 手段、拓展新空间,也能够给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 各种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可趁之机。 由于新媒体信息 的自由化和传播权的泛化, 又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 播常常无法给予及时的管控, 并且因为信息的自由化 和超自由的表达形式, 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常常 面临难以完全实现的问题。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第四,信息的“无归责”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导性 新媒体成功地建构了一个虚拟世界。 其虚拟性能 够为受众绕开各种障碍主动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传播提供可能,也能够使任何人逃避责任和约束,凭 借虚拟的身份在网络上散布不负责任的信息。 在这种 情况下,一些违背科学、动摇信念、淡漠责任的信息 和观点会大量出现在新媒体中, 甚至深深影响其他受 众的思想和观念,使传播失去控制,一定程度上会弱 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控制权, 使传播者的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意识逐渐淡化,传播职能日益消 退,传播阵地拱手相让。 因为有对新媒体数据资源的控制权, 西方国家已 经形成了在思想文化信息上的集权, 这就更加剧了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控制权方面的问题。 在新媒体传 播实践中, 以英语形式出现的信息占到了信息传播总 量的90%以上,弱势国家和群体参与和享有信息传播 权的机会和影响力相对较少, 新媒体中政治观点和思 想观念的传播事实上已经变成了拥有经济优势和技 术实力的发达国家和强势群体的专利。在这种状态 下,,很容易在西方网络传播形态日益强势的作用下, 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陷入技术弱势、 控制弱势和 影响弱势, 并由此进一步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的控制权。

二、新媒体条件下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传播的对策思考
新媒体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较之一般 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的问题更多,需要根 据新的变化研究新的对策, 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 播的实效。 第一,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管理规 程,保障新媒体传播过程的有序进行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需要确立必 要的管理规程,既制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 这一特定领域中比较稳定、比较正式的管理体制与 管理规范体系,成为新媒体传播中传者与受众都共 同遵守的传播行为准则。这是对传播过程进行管理 的前提条件。 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的规程体系,
2011 年第 9 期(总第 153 期) 4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必须从基础做起,从设计过程管理的领导体制开始, 确定主管负责人。还要从人员、资金、设备配备到管 理目标、工作考核等配套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入手,逐 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管理机构建设 的外部保障体系,完成制度的顶层设计和体制建设, 并逐步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过程管理部 门的建设纳入组织整体发展规划之中。 同时, 为了规范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管理机构内部组织架构和工作责任, 明确管理负 责人、传播技术人员、舆情信息监控人员、传播采编 人员等的工作规程、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应建立和 完善相应的各类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能够辐射整个舆 情监督与控制、传播运作、信息设计与管理、基本队 伍建设等各方面的制度, 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 体传播的内在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责任和工作要求。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实施 的正确舆论导向,形成文明高尚、自律负责的新媒 体环境 由于新媒体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形成 现时的网络传播时空境遇, 而其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影 响和引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中各个成员的 信息传播风尚, 因此必须把新媒体文化环境建设作为 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对策。 新媒体文化 作为一种亚文化, 在位置关系上是与人的意识紧密联 系的, 在教育层面和文化交流空间又表现为与人的理 论修养和思想观念相互交织。 新媒体文化环境所具有 的这种空间态势, 必然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系中的 各类成员发生空间交流和位置关系, 并在深层次上与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发生现时关系。因此,如能通 过创设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氛围, 构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所需要的导向正确、 目标 一致、敢于承担、自律负责的重要环境条件,就能激 发受众的新媒体文化情感和网络传播的责任意识, 提 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认同, 为防止网络 传播的 “无归责性” 提供特殊的预设环境条件。 因而, 文化环境建设问题也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 播实践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基本问题。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提出“加强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基本 要求。[1](P35)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文化环境建
42 2011 年第 9 期(总第 153 期)

设,既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环境理 论,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践的运作;既 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创新发展, 又有 利于营造新媒体环境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良 好风尚。所以,新媒体文化环境建设不仅对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传播条件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推进 整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理论 和实践价值。 第三,主动根据受众选择性接受心理和认知水 平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防止信息过量化引 发的学习困境,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 目标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与一 般传播过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受众作为接受主体 的地位更加突出。这主要是通过受众积极自觉地选 择,接受外部的影响,并且通过主动地“内化”表 现出来。这种选择性接受过程,是新媒体传播中传 播权泛化的必然结果。在新媒体条件下,注重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受众的选择性接受问题, 就是把处于客体地位的受众视为传播接受的主体。 这表明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发展需求和主观 能动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对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传播十分重要。具体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 播具体运作过程,注重受众的选择性接受,就是把 充分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网络传播过程的基本要求和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效果的基本原则。因此,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 络传播,必须重视受众接受理论和影响受众接受的 诸多因素的理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路径和接受方式,保证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取得良好的效果。 把受众作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 播的主体, 考察其在具体传播过程中选择与接受马克 思主义的规律,从实践层面看,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 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前提条件 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科学化, 而科学化的 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与探索受众如何接受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传播的规律。此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力。充分发挥受众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 们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才能实现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目的。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 播的科学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的最终 目标, 不仅要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 的过程管理,还必须遵循受众选择性接受的规律,从 提高受众学习和接受积极性方面开展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传播。 为此必须形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 播中受众是传播的最终落脚点的认识, 把受众作为传 播活动能否具有价值和能否产生效果的决定因素, 将 能否吸引和争取更多的受众参与到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传播中,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特殊指标。特别是在 新媒体受众群体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在过程管理前就需要做好 调查工作,掌握受众的需要和选择性特点,在综合考 虑受众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区别 对待受众的不同需要和选择心理, 争取受众对传播的 认同和理解。 否则, 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 实现传播目的就会成为空话。 第四, 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专 业技术条件, 积极利用网络传播技术进行传播的把关 和运行, 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的专业水平 和工作效率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活动中, 技术要素对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增长, 成 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殊要素。 新媒体技术及 其理念, 开始逐步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 及其基本构成要素之中。 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者来说更为重要。必须承认,目前由于许多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工作者缺乏必要的新媒体技术素 养以及必需的网络知识技能和传播经验, 常常导致其 在具体传播实践中不能熟练运用和开发新的新媒体 技术,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导向性下降。这表明,起码的新媒 体素养所内含的技术理念,以及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已经成为新媒体环境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亟待具备的内在素质。 一旦传播者必要的专业素质和 技术能力长期缺失,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导地 位和教育效果必将进一步削弱。因此,专业知识和专 业技术条件已经成为新媒体环境横在教育传播者与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受众之间必须跨越的“技术鸿沟” ,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传播只有尽快跨越技术障碍, 才能使其不再成为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开展好网络传播活动和过程 管理的瓶颈。 新媒体传播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活动, 由于传播的技术中介得以展开的空间环境都是充满 秩序的, 所以传播的管理者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天然的 权威地位, 能够自如地控制传播过程的各个基本环节 和构成要素。在这种技术环境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在有目的、有意识的计划下得以精心安排和运 作,受众置身于各类组织之中,其思想和行为的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受到有效的规范和 引导。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技术中介,随 着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传播领域的现代化正在发生 着革命性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的核心矛盾之一就是新媒体传播空间的控制与 自由的对立,导向与开放的矛盾。因为新媒体传播在 技术架构上凭借的是开放设计的理念, 海量信息的流 动起码在表面上是不受控制的信息交流空间, 其背后 凸显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自由。显然,在互联网时代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新媒体技术维度使传播进入 到一个开放而自由的公共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能 够创造自由的信息空间,形成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 思想图式,也能够将新媒体技术作用于信息的制作、 传送、 疏导和把关, 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率。 这样看来,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建立在这些 技术平台与技术素养之上, 逐步形成可靠的技术资源 和技术优势, 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专业 水平和工作效率。 总之,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广大马 克思主义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理论研究, 健全体制机制,探索科学路径,运用先进技术,提高 传播实效, 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肩负的 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查朱和

2011 年第 9 期(总第 153 期) 43


更多相关文档:

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吕治国(2011)在论文《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 中提出,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催生出了新的具有突破意义的传播方式的发展,进 一步影响了社会舆论...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媒体传播路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媒体传播路径研究_经济/市场_经管...新媒体不论在技术上还是传播形式都已突破了传统媒体...媒体传播路径为网络媒体、手机移动媒体等现代化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纪录片的传播路径

(一)新媒体环境实现了纪录片的大众化传播 传统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只能通过电视台...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 4页 免费 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纪录... 暂无评价...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

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大...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人民群众所理解运用,需要一个非常好的 传播路径。...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网 络时代 ,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网络媒体的产生与...

手机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

一种开始 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2 手机媒体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 传统媒介环境下,传播者、传播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校史传播的路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校史传播的路径研究 陶莉 【内容摘要】...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 4页 免费 新媒体环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 暂无评价 4页 免费 ...

在当下的原则和实践视角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在当下的原则和实践视角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在当下的原则和实践”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论姚锡长 (河南 郑州...

高乃云: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高乃云 (四川大学 政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社会环境也 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必须花大 力气拓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渠道,丰富...

更多相关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感想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本文关键词: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9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e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