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民族交往理论及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Abstract]:Marx, Engels, Lenin and Stalin have many expositions on national communication, forming Marxist theory of national communi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our national work.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novated and developed the Marxist theory of 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Xi Jinping as general secretary, has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ethnic exchanges and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munity environment embedded among all ethnic group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exchanges amo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n China.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镇化背景下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及其影响研究》(15BMZ08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D6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庚全;;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特点[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2 王喜平;;关于交往理论的几个问题[J];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刘刹;周启杰;;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和谐社会的统一[J];改革与开放;2009年03期
4 苑玉红;;浅析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J];法制与社会;2009年14期
5 张绍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形态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2期
6 赵茜;;马克思交往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1期
7 赵云;;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当代社会的新思考[J];新西部;2010年11期
8 陶庆婷;;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意义[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9期
9 杨朝辉;;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几个关系的梳理[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徐立娟;韩苗;;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分析[J];学理论;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魏名国;;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和谐社会[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刘平;;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贾真;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新晶;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交往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秋磊;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结荣;论当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交往理论[D];南昌大学;2009年
3 何燕红;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绍斌;马克思交往理论形态学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秀丽;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新疆大学;2007年
6 刘妍妍;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文锋;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雅娟;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审视[D];兰州大学;2012年
9 王文广;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10 贺斌;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43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24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