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契约论中的个人主义及其前提批判

发布时间:2018-10-10 16:48
【摘要】:古典自由主义的社会契约论并非科学实证研究的产物,而是一种批判化的规范模式。它所表达的自然权利诉求为自由主义的工具性国家观提供了根据,从而成功地改变了现存政治制度的基础,但其非历史的抽象哲学论证和个人主义的前提假设备受质疑。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来批判那种抽象的、超历史的个人,认为近代思想家的抽象人性论把资产阶级本性误以为是亘古不变的人类本性。本文认为,作为一种政治寓言,古典自由主义的社会契约论是被用来对政治权力施加限制或证明政治权威的合法性的,其中的政治主张参与了资本主义文明进程,但与资产阶级的利益追求没有必然的关系。
[Abstract]:The social contract theory of classical liberalism is not the product of scientific empirical research, but a critical normative model. The claim of natural rights it expresses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liberal instrumental view of the state, thus successfully chang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existing political system, but its non-historical abstract philosophical argumentation and the premise hypothesis of individualism are questioned. Marx criticizes the abstract and transcendental individual with realistic individual, and thinks that the abstract human nature of modern thinkers mistook bourgeois nature as the eternal human nature. This paper holds that, as a political fable, the social contract theory of classical liberalism is used to restrict political power or to prove the legitimacy of political authority, in which political claims ar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apitalist civilization. However, there is no necessary relationship with the pursuit of bourgeois interests.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东英;;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主要来源和发展阶段[J];哲学动态;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良玉;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集文;政府服务的理论基础——社会契约论之维[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石路;张轩;;罗尔斯对西方传统社会契约论思想发展的贡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董金华;;科学的社会契约论及其新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6期

4 胡斌;;对社会契约论的再审视[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02期

5 刘歆立;;三种典型的西方社会契约论异同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12期

6 付翠莲;;社会契约论的演进与挑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付翠莲;;古典自由主义的论证方式社会契约论的演变[J];探索与争鸣;2009年08期

8 余倩;周煜琳;;论行政管理的政治学基础——“社会契约论”与法治社会的关联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03期

9 王艳萍;王平;;公共行政的逻辑证明与历史演进——基于社会契约论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2期

10 乔海波;;社会契约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家安;;国家(权利让渡的具体产物)——再论社会契约论的真理性[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郝菲菲;论西方社会契约论的起源与发展[N];发展导报;2005年

2 郭文婧;官员和百姓皆不应有“爹”心态[N];检察日报;2014年

3 吴旭阳 厦门大学法学院 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从“察觉欺诈”看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奇富;近代社会契约论的历史与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2 蒋先福;法治的合理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敬巍;重塑内在与外在两个世界[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涵;近代社会契约论述评[D];郑州大学;2012年

2 祁晓栋;霍布斯和洛克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差异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蒋天道;卢梭社会契约论逻辑起点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4 孙沙沙;启蒙思想家社会契约论之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晓都;社会契约论视角下的政府权力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李丹丹;“综合社会契约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穆姗姗;卢梭的社会契约论[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赵春梅;霍布斯与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健伟;权威立于自由之上[D];浙江大学;2013年

10 程昭;人性、契约、国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62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262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5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