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0 17:02
【摘要】:2004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全会中首次使用执政体制概念之后,学术界对党的执政体制研究如雨后春笋。从最初探讨执政体制概念、特性、历史演变溯源理论研究,逐步将研究视角转入执政体制创新、相关环境和主要实现路径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对党的执政体制创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加强。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创新研究是党的执政理论尤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执政体制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持续的改革与创新。因此,深入研究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推进党的执政体制的科学化,无疑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尤为重要的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极其重要问题。 本文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导论部分,论述本文的选题缘由、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基本内涵、特征;第一章,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的历史轨迹,分析了各个时期的特点;第二章,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的问题、制约因素及空间拓展;第三章,探索新时期党的执政体制创新的原则与路径。
[Abstract]:After the concept of ruling system was first used in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se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2004,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ruling system of the Party has sprung up.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governing system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gradually turning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ance system innovation, related environment and the main path of real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ruling system of the Part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ruling syste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perio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uling theory of the Party and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ability of the Party. With the profound changes of the world,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Party's feelings, the ruling system of the Party need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also needs 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erefore, it is undoubtedly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ask for the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to deeply study the ruling syste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and to promote the scientization of the ruling system of the Party. It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discusses the reason, significanc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and basic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chapter, combing the historical track of the ruling syste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econd chapt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space expansion of the ruling syste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explores the principles and paths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ruling system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period.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司扬;;试论新时期集体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原则和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1987年10期

2 牟朋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党在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任务[J];理论探讨;1994年01期

3 ;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任务[J];新长征;1994年01期

4 谷晴;新时期中国知识妇女的心理矛盾与困扰[J];群众;1995年10期

5 葛维玲;;树立新时期的群众观——学习《意见》之管见[J];企业文明;1996年03期

6 鄂焕成;;新时期中美俄关系初探[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7 魏捷;;加强新时期军校应征统招学员德育教育的几点意见[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8 戴勇敢;;新时期法学书目举要[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1998年01期

9 徐中;;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3期

10 廉湘民;从新时期的民族工作看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和完善[J];中国藏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天弘;;新时期党的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历史演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戚敏;屈永鹿;;新时期化纤—纺织重组整合的几种模式[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熊幼松;;关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和持续发展的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金维克;;从“法轮功”邪教的泛滥看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历史重任[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王海波;;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摘要)[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6 曾念福;;谈新时期农业县图书馆的改革[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马晓河;;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A];第二届(2002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2年

8 郑重;;浅谈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9 解晨;;新时期临床护理教学的策略与实践[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齐国新;何青贤;;新时期小康文化建构谫见[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世平(作者单位:常宁市一中);新时期师德失范现象及对策[N];衡阳日报;2005年

2 刘良群(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新时期的组工文化特征[N];组织人事报;2005年

3 新疆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所 王丽;浅谈新时期如何开展好企业工会工作[N];经理日报;2005年

4 银川市委党校 马建英;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宝贵经验[N];宁夏日报;2011年

5 宁波大学 肖东波;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轨迹和基本经验[N];宁波日报;2011年

6 武汉大学教授 周叶中;依宪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思维[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刘丽红;“三大成就”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升[N];本溪日报;2011年

8 河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朱海风;新时期大学校长角色如何定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记者 卢建宁 实习生 杨和奎;不断提高素质做新时期合格农村基层干部[N];广西日报;2005年

10 刘亚玲;把好“五关” 锻造新时期合格党员[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鹏辉;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淑华;新时期中俄林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朱泾涛;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晓灵;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王歆;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D];南开大学;2009年

8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谢维强;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代兵;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2 兰雪梅;新时期我国道德评价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周彬;论新时期军校学员价值观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松波;新时期统一战线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河南大学;2009年

5 杨晓梅;新时期黄石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松林;论新时期民办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杨爱华;新时期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欣欣;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思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徐峰;新时期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思考[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李璐;新时期我国受众调查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62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262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7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