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要强化制度建设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self-evid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societ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strategic position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from five aspects, expounds that 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can we grasp the results and maintain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broad masses as the constructors and the users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and truly form a lively situation of promoting harmony and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and sharing in a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单位】: 江铜集团德兴铜矿;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荣开明;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岳德常;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丁德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徐珍;“和”与“争”在和谐社会中应有的关系与要义[J];理论前沿;2005年12期
5 薛安泰;解析“和谐社会”[J];理论学刊;2005年05期
6 张萍;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环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敖方言,廖和平;浅析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03期
8 王培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J];唯实;2005年05期
9 张可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及重点把握的问题[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周新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不断出现的矛盾[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贵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井方;;浅析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豫t1;;强化构建意识 共建和谐社会[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倪稼民;;制度安排公正与和谐社会[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5 邢林和;赵树海;;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取向[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黎鸿;;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曾小龙;欧阳晓东;;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堵+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宋晓倩;耿殿明;张兆响;;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和谐社会构建[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郑洁;;试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肖先治;;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构建[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曹冬梅;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秦洪源;黄帝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彩良;基于熵理论的和谐社会评价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华;基于质、量、度视角的河北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臧靖时;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思考[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安少杰;试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周玉杰;中国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郭燕;弘扬人道主义 构建和谐社会[D];山西大学;2008年
6 李蓓;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党的执政能力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长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8 俎林平;马克思的实践发展观及对和谐社会理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常晓天;先进性建设引领和谐社会构建的功能探析[D];长安大学;2009年
10 周桔;中国当代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66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266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