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的致思理路——兼论“反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与“认识断裂的马克思”
[Abstract]:The academic theory of "anti-humanitarianism Marx" and "cognition of broken Marx" ignores the humanistic meaning of Marxist philosophy to a great extent, so it is urgent to rearrange the thinking of Marx's humanism. From the transcendence of young Marx to Feuerbach,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essence of human practic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viewpoint of practice to the height of mode of thinking an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deconstruction of social history, Marx's humanism is inherited through practice and is a humanitarianism of practice. Those who think that Marxist philosophy is "anti-humanitarianism" point of view is the result of humanistic care which has no insight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viewpoint that Marx's humanism thought exists "the fracture of cognition" is the result of ignoring the continuity and depth of Marx's humanism thought.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陈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科学的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刘捷;从本体论到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论人的方法的根本变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马育良;仁、义与孔孟的经权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金鹏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历史本质[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易兰;荀子的社会理想及其局限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赫牧寰;荒诞作为一种美学范畴的发生[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8 张成诗;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唯物史观[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9 彭薇;绝对真理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董学文;;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与美学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路曲;;论新加坡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2 刘永启;;论意识的物质性及三层物质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张家唐;;浅析英国的清教思想及反腐倡廉活动[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4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陈诚;;文艺学“当代形态”的理论设想与建构[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有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编纂当代中国史[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志强;;刑罚威慑的预防犯罪效应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华均;刘玉屏;;我国民法典上环境权的架构思路——一种生态保护私权化的法律发展观[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10 安希孟;;中外哲学与基督教会中的世界主义[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四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权政;当代中国农民经济利益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陆云;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生成[D];吉林大学;2011年
6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8 程秀梅;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永启;中西医融合过程中中医学的合理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刘慧慧;论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D];山东大学;2010年
5 满海宁;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D];山东大学;2010年
6 费中方;园林植物色彩构成及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戴雪丽;劳动社会化与社会现代化[D];东华大学;2011年
8 范玲;论斯大林的民族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鸿岩;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教育改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端;超现实主义电影空间类型的比较[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波;;马克思人学研究方法论探析[J];理论导刊;2007年02期
2 张海姣;;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历程探究[J];学理论;2010年03期
3 牟正纯;马克思人学思想与中国现实[J];东岳论丛;1999年04期
4 魏传光;;人的“生存实践性”: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和革命基石[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陈曙光;;马克思人学范式革命的体系之维[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杨伟才;;马克思人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3期
7 洪波;;马克思人学视野下和谐社会与人的生存和发展[J];求实;2007年07期
8 韩庆祥;;马克思人学的总体图象(上)[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韩庆祥;;马克思人学的总体图像(下)[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守连;石菲菲;;马克思人学理论及其现实关照[J];理论界;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杰;;当代中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综述[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李超;;马克思人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逻辑结构[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钟明华;;马克思人学的现代意蕴[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朱亦一;;“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概念辨析:基于马克思文本的研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韩庆祥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深耕文本拓展马克思人学研究的新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 覃正爱;开辟马克思人学研究的新视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吴向东;马克思人学理论与当代实践的照面[N];中华读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绍兴;马克思人学的革命性变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吕瑛;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逻辑构成[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李淑丽;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本质特征与现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彭宗忠;论马克思人学革命[D];燕山大学;2012年
5 夏星帆;论马克思人学视域下中国人尊严的现状与提升[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6 周皓;马克思人学观的重新解读——人的矛盾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杨丽娜;关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几个问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王艳;马克思人学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9 宋维静;论马克思人学思想对西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超越[D];西北大学;2008年
10 高阳;马克思人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01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30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