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实践观与党的群众路线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nit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epistemology,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and action consciousness of carrying out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ctivities. The Communists are historical materialists and have set up a materialistic view of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unists also understand that the practice of productive material life i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all history, the first premise of all human existence, the masses are the people who use the practical power, and have Marxist view of practice. The Communist Party adheres to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Marxist practice, and stands at the end of adhering to the Party's mass line, respecting and loving the people, and doing everything for the people, relying on and serving the peopl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0BKS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胡子京;;对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性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陈明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6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王浩斌;;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范耀登;;论特区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霍跃;中国民间投资国际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晨光;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杜红娜;中苏论战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消极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常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质特征和主要贡献[J];晋阳学刊;1982年06期
2 袁秀;;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创新与发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周全华;;群众路线新透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时代发展[J];红旗文稿;2007年08期
5 周艺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论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中的群众观[J];学习月刊;1996年12期
6 王家忠;;邓小平唯物史观的理论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袁杰;;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8 张建华;;论邓小平的群众路线及其启示[J];探求;2009年04期
9 邢志第;群众路线的认识论是领导认识论[J];东岳论丛;1993年03期
10 晏玉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坚持和发展[J];河南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传旺;;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许志功;;“三个代表”是党的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3 党玲侠;;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A];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芳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唯物史观解读[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陈占安;;深刻理解群众路线领导方法的思想内涵——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A];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集[C];2004年
6 刘景钊;;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群众路线的时代内容[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7 岳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雷巧玲;;毛泽东研究历史的多维视野[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善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N];解放军报;2003年
2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地位[N];学习时报;2002年
3 谈忐;“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新发展研讨会综述[N];安徽日报;2003年
4 余源培;马克思留给后人的启示[N];解放日报;2003年
5 赵蓓;唯物史观的新发展[N];湖南日报;2000年
6 刘也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贵州政协报;2007年
7 陶济;“以人为本”凸显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N];浙江日报;2004年
8 张明;坚持群众路线保持血肉联系[N];金华日报;2007年
9 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谢敏;科学发展观是对唯物史观新贡献[N];潮州日报;2009年
10 张全景 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中组部原部长;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老百姓[N];组织人事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予姝;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云龙;“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培培;问题与解释[D];山东大学;2013年
4 姜海波;青年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王聚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刘圣陶;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谢新;论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2年
8 刘芳;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学胜;青年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军;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语境中的社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水春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初探[D];河南大学;2009年
2 李培锋;马克思跨越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新疆大学;2006年
3 张亮;论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铁柱;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追问[D];吉林大学;2008年
5 冯魁;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D];河南大学;2006年
6 张火箭;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维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黄小琴;青年黑格尔派社会历史观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艳琼;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浅探[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9 谢玲;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D];河南大学;2009年
10 王柏文;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及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50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45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