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辨析

发布时间:2019-10-03 02:06
【摘要】: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争议。本文认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初始对话;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辩证结合,以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会创造,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起点上,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思路和方法,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会创新。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批准号:12&ZD0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A811;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维武;;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J];哲学分析;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法治意味着什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高寿平;新经济政策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比较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张允熠,郝良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7 叶昌友;毛泽东晚年对“三大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8 张皓;;战犯问题与国共和谈[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9 吴汉全;;陈独秀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开创[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10 胡晓;;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莲花;儒家人才观及其现代意义[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齐娜;语文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卉;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8 唐剑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9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沈赋涵;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文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03期

2 方克立;;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点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11期

3 李维武;;冯契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李维武;;社会思潮史研究与哲学史研究关系简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维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两种传统[J];江汉论坛;2008年11期

6 阮青;九十年代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问题的研究[J];孔子研究;1998年03期

7 李维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点[J];理论视野;2008年12期

8 李维武;;“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如何继承?[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6期

9 李维武;形态、问题与思潮: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学术月刊;2004年09期

10 李维武;;20世纪中国哲学传统与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J];学术月刊;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蒯大申;[N];文汇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学广;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文明[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赵玉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探析[J];东岳论丛;2003年05期

3 王国炎,汤忠钢;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戴洪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特征[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袁玲红,李力民;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青春活力[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6 韦杰,杨春光;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任晓霞,张小山;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社会中的体现[J];文史博览;2005年16期

8 孔阳;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反垄断观念[J];商业文化;2005年11期

9 孙久恩;;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诠释[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10 黄丝雨;;截流的虚妄——对“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中国传统文化断裂”的驳斥[J];理论界;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抗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下的世界新秩序[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杜道明;;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3 王五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家的责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4 孙启泮;;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5 于东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思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6 王修智;;中国传统文化之官道[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任俊;;翟秋白与中国传统文化[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8 刘德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A];炎黄子孙丛刊(1)——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文化建设[C];2001年

9 张岱年;;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缺[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10 季羡林;;为什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岳;中国传统文化救不了中国服饰厂商[N];中国经营报;2005年

2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王忠明;继承传统文化为企业发展所用[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高新军邋本报记者 张昕;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徐松兰;传统文化产品须有品牌意识[N];深圳商报;2008年

5 鲁克俭;马克民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学界研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思想与价值取向[N];光明日报;2009年

7 康惠民 省政协委员,西安铁路局工会主席;人民政协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发挥更大作用[N];各界导报;2009年

8 石德照;李积庆: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化的痴情者[N];世界报;2009年

9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朱军;对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N];学习时报;2009年

10 西安石油大学 阎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标准[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朱春鹰;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解读[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梅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齐晓静;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3 吴冠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李朝晖;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组织创新能力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8年

5 夏明丽;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道[D];重庆大学;2010年

7 张本青;江泽民关于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丛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经验[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和教训[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编号:2545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545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7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