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10YJC72006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人性化的时代意蕴”(2010221071)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资本逻辑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
【分类号】:A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许全兴;;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的若干思考[J];理论视野;2009年08期
2 徐晓风;张艳涛;;马克思哲学批判继承关系新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12期
3 张国祚;;关于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2期
4 亮思;评肢解马克思主义的几种形式[J];真理的追求;1997年04期
5 衣俊卿;;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孙麾;;马克思哲学的学术传统与问题意识[J];哲学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滨;;马克思哲学的三种形态及其当代性[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2 刘希良;;马克思主义战斗力的新视野[J];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01期
3 董新强;;“作为知识”“、作为价值”与“作为实践”——关于哲学教育思维方式的反思[J];改革与开放;2011年20期
4 张传开;单传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探索的基本经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朱荣英;;马克思主义当代语义的虚假营造与“三化合一”走势——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整合及其未来趋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陶玉泉;;力求把握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7 栾天;于伟;;福柯的“历史本体”论与教育思想研究的可能性选择[J];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8 刘希良;;关于马克思主义战斗力的新视野[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尹志华;汪晓赞;;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重构——基于社会学的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户可英;罗映光;;关于新世纪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清涛;马克思学说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孙辉;当代中国哲学研究路径的思想批判[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戴雪丽;劳动社会化与社会现代化[D];东华大学;2011年
2 张云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孙燕;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哲学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D];河南大学;2010年
4 刘晓东;实践唯物主义视阈下人类实践生成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郑琪;玛格丽特·米德的文化与人格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万尼·阿瑞吉;丁骥千;;新自由主义的性质和前途[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6期
2 韩庆祥;马克思开辟的人学道路[J];江海学刊;2005年05期
3 王晓升;;社会历史观研究中的微观分析与宏观描述——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新视角[J];教学与研究;2009年02期
4 赵福生;;福柯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微观比较[J];理论探讨;2008年01期
5 赵福生;;论马克思的微观哲学视域[J];求是学刊;2008年01期
6 俞吾金;;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7 衣俊卿;;论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8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9 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哲学研究;2007年03期
10 段忠桥;;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孙正聿教授商榷[J];哲学研究;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兰;;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5期
2 马晓翼;;解读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J];理论经纬;2010年00期
3 侯惠勤;;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科学社会主义共命运[J];红旗文稿;2008年06期
4 刘淑春;;马克思主义在今日俄罗斯——俄共产党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和马克思诞辰190周年[J];红旗文稿;2008年16期
5 Ф.В.康斯坦丁诺夫;舒白;;马克思与人道主义[J];世界哲学;1984年01期
6 高常营;;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肖铁肩;张相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8 麦虹;;“一国两制”与我国社会主义[J];开放时代;1986年12期
9 曹长盛;;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对立和区别[J];中国高等教育;1990年09期
10 黄达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划清空想与科学的界限[J];教学与研究;198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文化价值对现代性危机的回应[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2 吴猛;;2007年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何海兵;;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评介[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4 陈仲雍;;说引文[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5 黄飚;;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党风建设理论中国化[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6 金西来;;“老祖宗不能丢”——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理念“大同”、“小康”[A];百年伟人光百代——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4年
7 李田贵;;李大钊思想的时代特点及影响[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8 陈伯君;;艺术,生活美的能动再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9 包心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10 王金林;;激进视域下重释现实与马克思——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管窥[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党校副校长 李君如;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N];解放军报;2001年
2 吕良;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N];吉林日报;2007年
3 董德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N];学习时报;2008年
4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转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新;俄罗斯理论界论战马克思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苏荣;在龚育之同志追思会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07年
6 俞可平;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N];学习时报;2008年
7 王中保;深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促进社会发展进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吴友军 姜大云;应该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研究[N];学习时报;2006年
9 袁祖社邋李小恒;《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名著研究》读后感[N];陕西日报;2008年
10 范大水 (作者系黄山军分区司令员);邓小平同志是新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N];黄山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伟;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苗爱芳;分歧之辩: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D];苏州大学;2009年
4 周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复旦大学;2005年
5 侯建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方永;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新自由主义性质[D];武汉大学;2006年
7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姜淑兰;世界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与模式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岩;中国社会发展预测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周前程;人性与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晋营;和谐与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2 刘瑾瑾;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不断发展完善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3 吴兴德;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的中国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金雷;论气韵与生命力在中国花鸟画中的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红莉;莫言,,民间的行吟歌者[D];苏州大学;2004年
6 高斯;恽代英传媒政治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李小晖;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回顾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萍;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武爽;民主社会主义:概观与比较[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善容;试论新词新语的生命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编号:2548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548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