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危机视阈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9-10-25 17:32
【摘要】: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已敏锐地察觉到自然生态的失衡,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因此,充分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工商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
【基金】:201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特别委托项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研究”(13JDKDD001)
【分类号】:A811;X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孙斌;张艳芬;;当自然遭遇无所不在的镜头——视频技术时代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对西部大开发中青海面临生态危机的思考[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2 赵伯飞,刘水芬;关于生态危机的美学反思[J];理论导刊;2003年11期

3 ;地球上的生态危机[J];世界环境;2003年04期

4 党鹏;;四川水电“跑马圈河”可能演变为生态危机[J];科学咨询;2003年10期

5 曹孟勤,何裕华;追问生态危机的实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李克;生态危机迫在眉睫[J];中关村;2004年12期

7 ;生态危机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J];改革与开放;2005年09期

8 王鹏;直面生态危机[J];南风窗;2005年01期

9 应克复;中国的生态危机[J];炎黄春秋;2005年07期

10 胡安水;生态危机根源中西比较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2 胡刘;;生态危机的根源:何种意义的“人类中心主义”?[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丹;;科技发展与人类生存危机[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健;伍玉林;;生态伦理: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郭殿生;;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及21世纪的资本主义[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6 方世南;;绿色生存方式:人类和谐生存的理性选择[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娄瑞雪;;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生态危机的哲学思考[A];国际旅游岛与生态文化高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王平;;生态危机的后马克思主义诊断路径及其当代启示[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9 杨富荣;杨海莹;;药用动植物资源生态危机与环境保护[A];四川省药学会第七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玉荣;;自在自然的“遗忘”——生态危机根源的哲学探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国和;生态危机时代的学术转型[N];深圳特区报;2012年

2 湖南师大副教授 李培超;生态危机的警示[N];湖南日报;2000年

3 李瑞芳;生态危机与人的生命价值[N];中山日报;2008年

4 武洁;增强防范“生态危机”的意识[N];贵州日报;2009年

5 陈学明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社会主义: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王志成;宗教应通过对话适应新时代[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孟根龙;警醒生态危机的严峻性[N];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王鹏;中国生态危机实录[N];发展导报;2005年

9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金家厚;以人类文明审视现代社会生态危机[N];深圳特区报;2012年

10 张志扬;两条生存之路[N];文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陶庭马;生态危机根源论[D];苏州大学;2011年

2 余维海;生态危机的困境与消解[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许婕;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与我国的稳态经济模式[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张玉荣;寻找时代的精神家园——重新确立自然的本体论地位[D];吉林大学;2009年

5 雷鸣;危机寻根:现代性反思的潜性主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建明;红绿对话[D];苏州大学;2006年

7 王新萍;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勇兵;从马克思自然观的视角透析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D];苏州大学;2011年

9 曹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月祥;生态危机与政治抉择[D];河南大学;2009年

2 王娅楠;生态危机理论视阈下的山西“生态兴省”战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书琳;生态危机根源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孙大伟;生态危机的第三维反思[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陈永力;生态危机的人文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一阳;生态危机背景下的技术生态化[D];延安大学;2011年

7 王斌;从经济危机到生态危机[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马英;福斯特的生态危机观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年

9 王春炜;马尔库塞生态危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12年

10 潘逸霄;论生态危机的生成根源与治理路径[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2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552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8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