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劳动观的当代解读

发布时间:2019-11-02 13:48
【摘要】:毛泽东劳动观并非一成不变,始终如一的“理论态”,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理论景观。对毛泽东劳动思想的解读,必须将其置于整个历史发展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中,同时将其与毛泽东整个“微观”历史进程加以联系,历史而全面地加以解读。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忽视其历史发展的阶段性,采取直接给毛泽东劳动观加以定性的“武断”研究;同时也不能采取绝对主义态度,而对其某一时期的劳动思想给予全面肯定或全盘否定。因此,必须遵循分阶段研究与辩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劳动观的本质特性,同时在每一阶段努力做到批判错误思想与发掘合理思想的辩证统一,自觉摒弃“同质化”研究范式在毛泽东劳动观研究中的显现。因此,本论文主要采取了历史主义分析方法,力图通过对毛泽东劳动思想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之解读,彰显毛泽东劳动观在当下的理论价值与意义。本论文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展开: 第一部分:“他性”视界中青年毛泽东劳动观。青年毛泽东的劳动观是中西文化中相关劳动思想合流的结晶。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农家劳动思想和西方民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劳动思想对青年毛泽东产生强烈冲击,成为此时毛泽东劳动观产生的主要理论来源,上述理论“支援背景”形塑了青年毛泽东在劳动观上的理论回路与实践路向。青年毛泽东劳动观的主要特点就是重视劳动,尊重体力劳动,主张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朴素平等观,强调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必须相互合 并且,青年毛泽东也力图将上述思想理论付诸于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诸如创办新村与工读互助团等,都是上述思想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是,从本质上而言,青年毛泽东劳动观尚处于前科学阶段,是人本主义异化逻辑构架与乌托邦式幻想的交融,其对劳动的理解尚且建立在人本主义基准之上,是对社会不公现实的伦理反抗,其对劳动的分析尚未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此时,毛泽东对理想劳动状态的设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现代生产规律的反动,因此注定了其必然会沦为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最终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部分:契合与背离——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毛泽东劳动观的曲折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视域中,劳动其实可以从多重维度加以解析,其既是一个人类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更是一个哲学概念。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之后,其主导逻辑构架从本质上发生了“格式塔式”转化:原先预设理想劳动状态的异化史观逻辑已经被从客观现实层面出发的逻辑话语体系所取代,开启了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劳动理论的全新、自主性建构过程。首先,突破原先人本主义异化逻辑构架,展开了对劳动的概念的马克思主义式理解;其次,对劳工阶级社会历史性地位的“坡型”认知路线,彰显了其对于劳动理论认知的逐步深化与拓展的动态历史进程;复次,马克思主义话语模式下“脑体合一”思想的全新建构,即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必然性角度和中国革命现实斗争的具体实际出发,阐释“脑体合一”思想的历史意义;最后,重视体力劳动的社会历史意义,强调体力劳动在锻造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与革命意识中的作用。然而,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毛泽东晚年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在劳动问题上也犯下了错误,诸如在劳动者阶级属性定位问题上发生了偏差,主要不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而更多地按所谓的政治立场,以及各阶级在革命中态度加以划分,具有经验论色彩;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关系上,片面强调体力劳动,对脑力劳动者不信任一一尤其表现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在急于完成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思想的指导下,忽视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等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毛泽东劳动思想的当代意义与价值归宿。如何批判地继承毛泽东劳动思想,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毛泽东劳动观对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诸如,毛泽东重视劳动思想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其尊重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思想对于当下建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具有积极借鉴意义;毛泽东年代倡导的“劳动最光荣”理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毛泽东在劳动问题上的种种理论误失也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反思与借鉴。诸如,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关系上,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更加注重体力劳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更加注重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转变;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历史条件下,尊重劳动应该更多地转向对科学技术形塑劳动形式的重视,更加注重依靠科学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进一步重视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泓;;论五四知识分子对新村主义的不同理解角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吴洪成;赵娟;;中国近代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述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杨兰英;;论毛泽东的劳动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4 李怡;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劳工神圣观与中外文化——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劳动观的功过[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季正松;从体力劳动价值论到脑力劳动价值论[J];经济学家;2005年02期

6 肖志伟;毛泽东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时间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王g,

本文编号:2554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554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b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