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文化渗透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严重得影响,维护文化安全已经刻不容缓。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当前我们务必要进行文化建设。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领导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和十月革命,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进而增强综合国力,将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进行研究有助于在理论上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全面深化文化改革。本文通过阐述列宁文化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揭示了俄国在最初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情况。政治、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俄国使列宁不得不考虑俄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必要性。在分析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中解释了列宁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应对策。系统的分析了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即党是文化建设的领导核心、教师是文化建设的依靠力量、正确处理经济政治与文化间关系是文化建设的实现方式、批判的继承历史经验是文化建设的理论保障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是文化建设的理想目标。这些重要内容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02;A8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形成的条件
2.1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2.1.1 经济垄断激化矛盾
2.1.2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2.1.3 政治制度具有局限性
2.1.4 文化理论水平低下
2.1.5 列宁的自身发展
2.2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条件
2.2.1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俄国的大范围传播
2.2.2 俄国优秀思想遗产的继承
2.2.3 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批判
2.3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形成的实践条件
2.3.1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3.2 俄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
3.1 十九世纪末至十月革命前文化建设思想的萌芽期
3.1.1 唯物史观的前期探索
3.1.2 国民教育的初步发展
3.1.3 重视党性的首次呼吁
3.1.4 知识分子作用的提倡
3.2 十月革命后至新经济政策实施前的形成期
3.2.1 重视青年的教育
3.2.2 重视无产阶级在文化协会中的作用
3.3 新经济政策实施至列宁逝世的发展期
3.3.1 把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工作的重心
3.3.2 加强文化建设来应对俄国的文化困境
3.4 思想家对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4.1 党是文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4.1.1 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越性能更好的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4.1.2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能更好的领导文化建设
4.1.3 培养与党保持密切联系的教育大军团结教育工人群众
4.2 教师是文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4.2.1 尊重教师
4.2.2 尊重知识分子
4.3 正确处理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是文化建设的实现方式
4.3.1 发展文化教育既发展经济又保障劳动者
4.3.2 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既促进民主政治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4.4 批判的继承历史经验是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4.4.1 批判的继承资本主义遗留的文化服务社会主义
4.4.2 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4.5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是文化建设的理想目标
4.5.1 免费的义务教育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5.2 培养青年
4.5.3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
5.1 巩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
5.1.1 加强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权
5.1.2 加强党自身的文化建设
5.2 加强多元主体对文化建设的积极力量
5.2.1 发掘文化协会的积极作用
5.2.2 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
5.2.3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5.3 发挥青年对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5.3.1 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3.2 坚持文化继承与发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才;中华民族的理想社会及其当代启示[J];人文杂志;1995年06期
2 费利群;;列宁全球化理论遗产及其当代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魏书胜;刘国华;;“哲学的问题”之历史类型及当代启示[J];长白学刊;2006年04期
4 平静;陈雪樵;;天人合一观的当代启示[J];陕西教育·理论;2006年Z1期
5 吴建良;;马克思对“发展”概念的辩证理解及当代启示[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宋严;;管窥马克思“社会”范畴文本维度及当代启示[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12期
7 高景林;;简论周恩来的人格和外交及当代启示[J];科技信息;2012年32期
8 车玉玲;;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转向与当代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01期
9 安涛;;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实践品格及其当代启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01期
10 胡海波;郭凤志;;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及其当代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边建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共振”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秀清;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南开大学;2009年
3 万是明;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谭吉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传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畅;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2 丁利娟;胡锦涛人民利益观及其当代启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田元甲;列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当代启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查添钰;刘少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5 马琴;中国传统勇德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当代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含;“斯密问题”及其当代启示[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白宝成;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奶梅;论马克思的群众观[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胡静;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化功能及当代启示[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10 张剑峰;马克思公共精神及其当代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
2567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56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