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角度分析当前公开的假药案事件

发布时间:2020-05-12 23:53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和超越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前人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科学的异化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是马克思“对异化问题最完备的论述”(1)。异化劳动理论包含四个规定: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明确指出自由又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当时的社会条件使人的劳动仅仅沦为生存的手段,人不再享受劳动而反被劳动“主宰”,变成了自己劳动对象的奴隶。劳动活动本身发生异化使人丧失了自由又有意识的类特性,造成了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及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更进一步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通过积极地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向自身的合乎人性的复归,也即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异化劳动理论虽然出现在当时的资本主义条件下,但是其背后思想所反映的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揭示的人性问题却具有普遍意义。无论哪个时代我们都不可忽视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无论哪个时代人的实践活动都应该符合人性的标准。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来照察社会的弊病、人性的弊病,及时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促使社会的完善和人的自我完善。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指出假药案中人“自愿”沦为金钱奴隶选择制售假药是失去了人自由又有意识的类本质,丧失人内在的主体性,是人性的异化,并进一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通为一”与“致中和”思想来探讨人性异化的扬弃问题。按中国道家思想来说这种人性的异化是“物累”,而通过“道通为一”显露的逍遥无待精神境界的引领,可以消除制售假药者追求物质利益与遵守伦理道德不能兼顾的情形,化解“自愿”沦为金钱奴隶的意识,以追求真正的自由,不丧失人自由又有意识的类本质;按中国儒家思想来说人性的异化是离道丧德,通过“致中和”思想所要求的慎独工夫,在不当的谋利之心将起未起之时将此欲望遏制于萌芽之中,使意念发而皆中节,皆能符合理性的标准,亦能不丧失人自由又有意识的类本质,故我们可以试着借鉴“道通为一”与“致中和”思想来探讨扬弃人性异化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节,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等前提性问题。第二节先简要概括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渊源,随后详细梳理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规定。第三节基于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规定,结合典型的假药案事件如“齐二药”事件、欣弗劣药事件、郑筱萸事件深入分析,指出“齐二药”事件中制药用假原材料、欣弗事件中灭菌程序不达标、郑筱萸事件中贪利而擅自降低药品审批标准等生产或行使职权的过程发生了异化,原本治病救人的制药生产和为人服务的职权异化成了谋利手段。他们面对利益诱惑时显露贪婪的本性,“自愿”沦为欲望的奴隶,丧失了人自由又有意识的类本质,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角度看这就是人性的异化。最后,针对假药案背后反映的人性的异化,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通为一”与“致中和”思想,进一步探讨人性异化的扬弃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英敏;;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因果关系研究现状及其逻辑困境的消解途径[J];社科纵横;2015年11期

2 黄红;;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在当代[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05期

3 高畅;徐铭鸿;;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J];商业文化;2015年06期

4 麻海山;;人的异化的新形式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5 ;烟台端掉销售假药窝点89处[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3年12期

6 ;2012年十起制售假劣药品典型案件公布[J];中国防伪报道;2013年03期

7 张庆熊;;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探究马克思揭示“异化劳动”的方法论[J];学术月刊;2010年09期

8 薛德震;;《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商榷——致程中原同志的一封公开信[J];炎黄春秋;2007年11期

9 戴锦明;;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特征[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年09期

10 陈鲁民;;谁害了郑筱萸[J];检察风云;2007年1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玲;;扬州高邮查获一起特大产销假药案[N];中国工商报;2018年

2 周科;;无有效成分的假抗癌药为何能畅达30省份[N];中国青年报;2018年

3 谢晓刚;;亿元假药案 根在网络弊在监管[N];中国商报;2017年

4 张洋;;一个药盒揭开20亿假药案[N];人民日报;2011年

5 秦弓;;国家药监局公布“欣弗”事件责任人和企业查处结果[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富子梅;何聪;;欣弗事件处理结果公布[N];人民日报;2006年

7 俞吾金;;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N];河南日报;2001年



本文编号:2661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661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4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