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持续存在并存有争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作为中国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宏大视域出发,以中国具体的国情变化为现实根据,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国近现代史表明:毛泽东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过程,其内在本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毛泽东对此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毛泽东探索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其寻找救亡图存真理与救国救民道路而做出的历史选择。近代以来,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处于备受支配的悲惨境地。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武器,以俄国革命道路为参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无支配自由伟大理想,有效化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构成其自身选择、信仰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缘由。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一个同时涉及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的真命题。判断此命题的真伪,必须要超越“马克思主义观”的混乱逻辑陷阱,运用实践本位、问题导向和开放属性等原则对命题作出科学研判。完整准确把握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概念,必须要从多维化的视角进行科学分析。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具体内涵涉及文本理论、历史经验和社会实践等层面。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之间在理论层面、逻辑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内在关联,决定了前者的内在本质是后者。从诠释学上来讲,视域融合构成毛泽东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机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正是毛泽东批判和修正视域融合缺陷的积极效应。毛泽东站在世界历史视域,从现实的人出发,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打破了党内长期存在的文本中心和理论中心的视域融合范式,开创了实践中心的视域融合新范式。在此基础之上,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成功推动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三者之间的有机视域融合,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认知坐标作用的中国具体化,为改造中国提供了科学的实践方案。错误态度与正确态度并存发展的局面,决定了批判和纠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重要组成。毛泽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遵循,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修正主义等典型的对待马克思主义错误态度出发,在深刻分析它们产生原因、主要内涵、严重危害及其根源的基础之上,创造性提出马克思主义者与对待马克思主义错误态度(即人与物)区别对待的新态度原则,丰富错误批判与策略提供双措并举的科学态度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毛泽东从哲学层面创立并倡导的实事求是,是其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鲜明主线。实事求是彰显的是中国话语表达的马克思主义真谛,揭示的是中国共产党科学世界观的精神实质,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历史原则与实践原则的有机统一。毛泽东正确运用实事求是科学态度认知中国具体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成实事求是态度的认识论尺度。毛泽东科学使用调查研究的根本工作方法,在积极创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有效拓展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毛泽东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智慧和实践经验,不仅体现于其从世界历史的宏大视域来科学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发展,还体现于其从世界历史的伟大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宏阔视域,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继承发展毛泽东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宝贵经验,紧跟全球化时代发展潮流,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新时代条件下,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A841;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冰;;五四时期毛泽东对多种社会思潮的比较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最终选择[J];党的文献;2015年06期
2 胡绪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特质及生存论意蕴[J];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11期
3 王志强;;“社会共和论”——共和传统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J];哲学研究;2015年06期
4 张端;;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路径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03期
5 吴建国;鹿晓红;;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六个维度[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6 左亚文;;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人本之维[J];哲学研究;2014年12期
7 亓静;;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论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8 程慧敏;;追寻自由:“人的解放”的价值哲学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11期
9 田福宁;;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J];学术论坛;2014年11期
10 丁泽勤;;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论纲[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阚玉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辽宁大学;2017年
2 刘袁浩;哲学诠释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何海燕;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4 刘思妗;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5 张淑珍;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仲海涛;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与应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刘丽红;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谭国清;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9 裘斌;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演变研究(1956~1966)[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肖华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
本文编号:
2676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67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