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7-03-30 08:0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幸福”这个话题古今中外都在言论,并且成为个人和人类社会都在追求的目标,从哲学角度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幸福”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和分析。幸福作为一种历史产物,是人类思想发展的成果,可以在不断发展着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并予以证明、进行论证。同时,幸福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即在不同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人对它有不同的认识。本文的研究围绕着“幸福”这一主题,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从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理论出发,将理论与现实实际相结合,在对幸福做出分析的同时,力求解决不同维度上的幸福难题。本文的研究强调结合现实生活,这是因为幸福作为人的思想,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因此只有与实际结合,才能够真正反映幸福的本质、体现幸福的意义。从研究内容上看,本文研究的理论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研究的实际出发点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在此基础上解释了人在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在不断追求幸福的事实,并对幸福的内涵做出具体的界定。另外,本文还着重分析了幸福的外延,主要包括理论化、系统化和物质幸福、精神幸福等多个层面。最后,本文对幸福的个人性和社会性的关系进行论述,指出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更是人类社会的追求,一个人的幸福感只有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结合才能够体现出其意义,只有将个人和社会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幸福。本文的研究重点对马克思幸福观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发展的实情为之赋予当下发展的实际意义。为当代人追求幸福提供了一个可以依据的科学途径。经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将继续指导今后人类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幸福观 感性主义 理性主义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0
  • 1、研究背景6
  • 2、研究意义6-7
  • 3、研究综述7-8
  • 4 研究方法8-9
  • 5 研究创新之处9-10
  • 第一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渊源10-16
  • 第一节 理性主义幸福论10-12
  • 第二节 感性主义幸福论12-16
  • 第二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形成过程16-22
  • 第一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萌芽16-17
  • 第二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形成17-18
  • 第三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18-22
  • 第三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意蕴22-29
  • 第二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特征26-29
  • 第四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价值29-39
  • 第一节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贡献29-32
  • 第二节 马克思幸福思想与中国梦的联系32-39
  • 结语39-40
  • 主要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荣梅;陈湘舸;;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本质与幸福构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1期

2 邵长虎;;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幸福旨归[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罗敏;幸福三论[J];哲学研究;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6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f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