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历史哲学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0-07-28 19:34
【摘要】: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哲学,这种历史哲学从根本上体现了“现代”观念。因此,从现代性视角来研究毛泽东的历史哲学是有意义的。从概念上说,“现代性”来源于西方,但从世界性的社会变迁来看,现代性问题则是普遍的。毛泽东的历史哲学是一个体系性建构,这个体系中的各个要素均体现着现代性这一精神质素。可以说,毛泽东的历史哲学是非常“现代”的。 毛泽东的历史哲学和他的社会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两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历史虽然首先是一个表示时间的概念,但历史是人的历史,而社会是人从事实践活动、创造历史的空间。总的来看,毛泽东的历史哲学体系分为客观论和主观论两大部分。两者之间是一个辩证关系。其中,客观论解释历史在社会中得以展开的客观结构基础及社会形态表现,即历史发展的唯物一元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论(历史分期及历史终结问题)。主观论解释以类的形式存在的人如何在历史流变中推动历史(社会)的变迁,即历史发展的社会运动论(阶级革命)和历史发展的人民动力论(人民观)。具体说来: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这是毛泽东历史哲学的客观基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认识论上是一个辩证结构,这个借助自身内在矛盾运动起来的结构体实际上是一个客观的辩证结构,具有反对神明天意决定历史发展的意味。 二、人类历史发展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础上,要经历一种五大社会历史类型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而在中国,还存在着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从现代性视角来看,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论包含着进步论底蕴,同时又体现了历史终结论。这些构成了对中国传统循环史观、复古史观的挑战和突破。 三、历史的社会类型演进虽然从根本上受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支配,但并不代表人的因素不起作用。其作用的方式,就是社会革命。就推动社会性质转变而言,革命实际上指的就是阶级革命。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阶级革命是历史终结的手段。 四、进行阶级革命这种社会运动的主体是人民。正是在毛泽东的历史哲学中,人民获得了主体性地位,成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然而,人民同时还是被启蒙和进行社会革命运动动员的对象。 从现代性视角看,毛泽东的历史哲学体现的是以现代为核心的时间意识。他的历史哲学虽然采客观辩证结构,但没有脱离进步和终极色彩,是指向未来的。因此,毛泽东的历史哲学是体现现代精神的哲学体系,现代性是其历史哲学的精神本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01;A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臧佩洪;马克思历史意识的觉醒[J];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08期

2 郭世佑;毛泽东的革命史观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3期

3 王建民;;毛泽东的历史观一议[J];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4 葛承雍;;毛泽东晚期历史观对中国史学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5 彭富春;中国现代性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2773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73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7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