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团结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党的任务的中心环节。网络时代,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网络渗透,国内错误观点通过网络大肆传播,大量的网络谣言对我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消解,以及“扒粪者”有意无意破坏党和国家形象等原因,使得我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深刻理解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指示,加强网络背景下维护和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的研究,应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和挑战,对社会公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凝聚改革共识,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和执政地位不动摇,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梳理。其次,指出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网络及其衍生物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政府、执政政党和民众进行思想渗透的新工具,资本主义政治价值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通过网络,汹涌而至。加上我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和改革深化期,利益博弈加剧,各种矛盾凸显,众声喧哗,一些错误观点、错误的价值观借助网络,疯狂传播,导致人们价值观混乱、社会道德规范破坏。一些人为了利益或点击率等目的有组织的传播大量的网络谣言,遮蔽事实真相,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而原本意在揭露真相的网络扒粪行为也日益失控和失范,甚至歪曲历史,扭曲、抹黑党和国家形象的谣言和帖子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这一切对我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形成了真实而严峻的挑战。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维护和巩固我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对策:批判、整合和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注重改革和利益约束,发展执政党自身的改革思想,创新宣传形式;关注民众的需求,提高民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正确对待网络扒粪;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加强网络法律过滤体系、网络技术过滤系统的建设,等等,以期为网络背景下维护和巩固我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做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网络背景 意识形态领导权 问题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23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4
- 一 研究背景11-12
- 二 研究意义12-14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2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5-22
- 第三节 研究方法22
- 一 文献研究法22
- 二 实证和思辨相结合的方法22
-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22-23
- 一 创新之处22
- 二 不足22-23
- 第二章 网络背景下我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新挑战和影响23-39
- 第一节 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重要性23-30
- 一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概念及其实质23-24
- 二 我党对意识形态领导权认识的不断深化24-26
- 三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26-30
- 第二节 网络背景下我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新挑战30-34
- 一 西方敌对势力的大肆网络渗透30-31
- 二 国内一些错误观点的网络传播31
- 三 有组织传播大量的网络谣言31-32
- 四 网络“扒粪”主义流行32-34
- 第三节 新挑战带来的负面影响34-39
- 一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34-35
- 二 削弱我党意识形态领导权35-36
- 三 破坏社会稳定36-38
- 四 影响政权稳固38-39
- 第三章 网络背景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对策39-49
- 第一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批判整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39-41
- 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战39-40
- 二 批判、整合和引领各种社会思潮40-41
- 三 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41
- 第二节 注重改革和利益约束,创新宣传形式41-44
- 一 重视有机知识分子的引领作用41-43
- 二 把握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创新宣传内容和传播方式43-44
- 第三节 关注民众的需求,提高民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感44-46
- 一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精神与文化需求44-45
- 二 提升网民素质,切断网络谣言的传播途径45-46
- 第四节 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正确对待网络“扒粪”46
- 第五节 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46-47
- 第六节 加强网络法律过滤体系、网络技术过滤系统的建设47-49
- 一 加强网络法律过滤体系的建设47-48
- 二 加强网络技术过滤体系的建设48-49
-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5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维伦;何海涛;;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与挑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杨文华;;网络挑战意识形态领导权[J];党政论坛;2011年02期
3 魏猛;;首因效应视角下的网络谣言控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梁刚;;论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3期
5 蔡保兴;;加强对大学生教育引导 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6 郭燕来;;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特征[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王永贵;;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意识形态交锋的基本特点[J];理论探讨;2006年02期
8 赵海峰;;意识形态领导权和文化认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5期
9 时飞;;网络谣言的法理意蕴——基于信息纠偏、社会公正和社会公议的视角[J];科技与法律;2013年03期
10 佘双好;;全面提升执政党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管理能力[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黑龙江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于成学;[N];黑龙江日报;2013年
2 俞吾金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贺新;[N];河南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钟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兴伟;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银红玉;论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中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8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