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边疆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4-05 02:06

  本文关键词:列宁边疆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边疆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分界线,具有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含义,在国家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边疆特殊的环境,必然会形成一些特殊的矛盾和问题,即所谓的边疆问题。边疆问题产生于边疆,但其影响绝不仅仅限于边疆地区,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领土、主权,还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强盛;不仅关系到当下,同时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对于国家来说,边疆问题是全面性的、战略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尽管在中央政府和边疆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边疆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仍然必须要看到,中国边疆建正面临着巨大挑战:第一,中国边疆治理理论体系不完善且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第二,中国边疆民族问题突出且复杂;第三,中国边疆宗教问题多元化;第四,中国边疆开发和建设困难重重;第五,中国边疆边防管理遭遇新挑战;第六,中国边疆稳定遭遇新威胁;第七,中国边疆文化建设进展缓慢。列宁边疆建设思想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边疆民族问题的精华,结合俄国历史时代特征,就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边防等角度出发,全方位提出了在历史条件下开展边疆建设的思想理论,形成了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于一体的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理论体系,对俄国边疆民族关系处理、宗教关系处理、边疆经济发展、边疆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俄国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国家发展的重心在于如何争取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再加上列宁领导苏维埃权力时间较短,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理论体系中众多不无裨益的政策理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未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列宁对边疆建设的预期未能实现。列宁的边疆建设思想内蕴国家利益观、社会和谐论等思想,符合边疆建设的客观规律,其内涵能够随时代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它不仅仅适用于俄国的边疆治理与建设,同样能够为中国的边疆建设和治理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应该汲取列宁边疆建设思想中的精髓,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为中国的边疆治理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切实推动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本文基于边疆建设视角,梳理列宁边疆建设思想内容,构建列宁边疆建设思想体系。具体划分为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绪论。通过历史资料、研究文献的阅读、分析和整理,归纳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出国内外对边疆建设及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推导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相关理论概述。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融合考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概念,提炼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轨迹,探寻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第三部分,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研究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方法,将列宁的边疆建设思想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全方位、多角度揭示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内涵,构建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理论体系。第四部分,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评价及对中国边疆建设的启示。运用比较分析及客观分析研究方法评价列宁边疆建设思想体系对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产生的积极现实意义和历史局限性,结合我国边疆建设实践提出列宁边疆建设思想对我国边疆建设的启示。第五部分,结论。在进一步推进我国边疆建设的关键时期,从时代化和创新化视角出发,研究列宁边疆建设思想,不仅能够构建起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一般理论框架,科学认识和揭示边疆建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也有利于为中国共产党引领我国边疆建设路径选择提供新的理论思路与动力源泉,完善关于我国边疆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边疆建设理论体系。
【关键词】:列宁 边疆 边疆建设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3;A8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4
  • 1.1 研究背景12-15
  • 1.1.1 世界各国边疆建设面临的困难12-13
  • 1.1.2 中国边疆建设面临的挑战13-15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7
  • 1.2.1 研究的目的15-16
  • 1.2.2 研究的意义16-17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7-21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7-20
  • 1.3.2 国外研究现状20-21
  • 1.3.3 发展趋势21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21-24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21
  • 1.4.2 研究方法21-22
  • 1.4.3 创新之处22
  • 1.4.4 技术路线22-24
  • 2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24-32
  • 2.1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24-25
  • 2.1.1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形成的国内条件24-25
  • 2.1.2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形成的国际条件25
  • 2.2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25-28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26
  • 2.2.2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观26-27
  • 2.2.3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27-28
  • 2.2.4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28
  • 2.3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28-30
  • 2.3.1 十月革命前列宁对边疆建设的初步探索29
  • 2.3.2 十月革命后列宁对边疆建设的新认识29-30
  • 2.4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相关概念30
  • 2.5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特征30-31
  • 2.5.1 鲜明的时代性30-31
  • 2.5.2 极强的针对性31
  • 2.5.3 广泛的参与性31
  • 2.5.4 全面的覆盖性31
  • 2.6 本章小结31-32
  • 3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32-42
  • 3.1 列宁的边疆经济建设思想32-34
  • 3.1.1 保障边疆地区农民切身权益32-33
  • 3.1.2 加强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33
  • 3.1.3 优化边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33-34
  • 3.1.4 加强边疆地区科学技术应用34
  • 3.2 列宁的边疆政治建设思想34-37
  • 3.2.1 列宁的边疆民族思想34-36
  • 3.2.2 列宁的边疆宗教思想36-37
  • 3.3 列宁的边疆文化建设思想37-38
  • 3.3.1 重视边疆教育事业发展37-38
  • 3.3.2 重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38
  • 3.4 列宁的边疆稳定建设思想38-40
  • 3.4.1 协调边疆各民族利益分配38-39
  • 3.4.2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39
  • 3.4.3 重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影响39-40
  • 3.5 列宁的边疆边防建设思想40-41
  • 3.5.1 加强边防建设40-41
  • 3.5.2 加强移民实边41
  • 3.6 本章小结41-42
  • 4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评价及启示42-55
  • 4.1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评价42-46
  • 4.1.1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卓越贡献42-45
  • 4.1.2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的局限性45-46
  • 4.2 中国共产党做好边疆建设的指导原则46-47
  • 4.2.1 系统化原则46-47
  • 4.2.2 专业化原则47
  • 4.2.3 时代化原则47
  • 4.2.4 创新化原则47
  • 4.3 列宁边疆建设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47-54
  • 4.3.1 边疆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指导48
  • 4.3.2 边疆建设必须以富民兴边为目标48-49
  • 4.3.3 边疆建设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49-50
  • 4.3.4 边疆建设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前提50
  • 4.3.5 边疆建设必须以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为基石50-51
  • 4.3.6 边疆建设必须以边疆各族群众为主体51-52
  • 4.3.7 边疆建设必须以军事强边为后盾52-53
  • 4.3.8 边疆建设必须以开拓创新为途径53
  • 4.3.9 边疆建设必须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保障53-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60
  • 致谢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永立;对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和消灭富农运动的再探索[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4年02期

2 詹真荣;前苏联共产党处理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教训[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3 马玉堂;;论和谐宗教观及其构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高放;;再谈社会主义“同时胜利”和“一国胜利”问题[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列宁边疆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86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e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