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8:06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呈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研究,一种是以国外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基于对意识形态的否定性理解和批判性研究。两者虽然研究的路径和指向的目标并非一致,但其理论的源头都来源于马克思生存论基础的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本质上是否性的、批判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和剥削人民的控诉。他们认为意识形态本身就内蕴着一种教化的功能,意识形态的教育最初在他们那里是一种阶级维护意识的功能表现,是对劳动人民的思想麻痹。然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的最终指向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理论,而且一当作为无产阶级解放思想的共产主义理论形成以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无产阶级科学的意识形态表现出来。 苏联时期意识形态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发挥其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地位,力求通过意识形态教育实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但是,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着教条化和自由化两个方面的问题,要么以教条主义僵化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用权威的话语霸权吞没人们的理想和自由;要么以自由化、多元化代替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抽象的人道主义冲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堤坝,让西方意识形态话语占领统治地位。苏联意识形态教育教条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紧张和对立,对于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虽然理论实质在本质上是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背道而驰的,带有浓厚的文化乌托邦色彩,但同时他们也提出了意识形态教育与革命的策略和任务。就其提出的诸多意识形态教育观来说,对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观,其中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和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并将意识形态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防止意识形态领域教条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泛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观。当然,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意识形态的教育观出现问题。所以,认真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观,既是历史的责任,也是当代的需求。 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教育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认同是新中国意识形态教育一直以来注重的重要任务和着力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认同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和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现实条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也面临着复杂环境,主导政治价值观受到冲击,世俗化功利价值观泛滥,教育主体淡化了意识形态的价值意义,传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空前的严峻挑战。因此,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展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和渠道,丰富意识形态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适应时代新变化和新发展要求,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是尤其重要的,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最终旨归。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A811;B0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第一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
二、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三、作为维护阶级统治的意识形态
四、作为阶级社会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
五、“虚假意识形态”在未来社会中的消亡
第二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双重维度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之维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之维
第三节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批判教育观
二、阶级分析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与教育的提前
三、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教育的欺骗性和虚假性
四、共产主义思想是意识形态教育的旨归
第四节 晚年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教育思想
一、晚年恩格斯强调意识形态的唯物史观基础
二、晚年恩格斯指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三、意识形态的批判和教育相结合
四、意识形态的斗争与联合相结合
第二章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
第一节 列宁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一、“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
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性
三、意识形态的“灌输”论
四、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路径
第二节 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
一、“文化革命”背景下的意识形态专政
二、社会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垄断
第三节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教训与启示
一、苏联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教训
二、苏联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启示
第三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第一节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一、总体的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
二、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夺取
三、交往行为理论语境下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四、媒体文化的意识形态教育
第二节 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逻辑方法及意义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逻辑方法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当代意义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
第一节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一、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坚持宣传和整顿相结合
二、无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历史自觉
三、“文化大革命”背景下意识形态教育的曲折发展
四、毛泽东意识形态教育观的评价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一、解放思想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首要前提
二、“四个坚持”基础上的价值观认同
三、意识形态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意识形态教育的和谐观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石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观的总体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领导地位
三、坚持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四、坚持先进文化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引领地位
第五章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第一节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其总体状况
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大众认同
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复杂局面
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成败得失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环境
一、全球化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国际环境
二、全球化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国内环境
第三节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
一、辩证的方法
二、注入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方法
三、情境教育法
四、榜样示范法
第四节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宣传
二、注重意识形态的经济利益基础
三、丰富意识形态教育的文化内容
四、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活动载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7382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A811;B0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第一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
二、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三、作为维护阶级统治的意识形态
四、作为阶级社会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
五、“虚假意识形态”在未来社会中的消亡
第二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双重维度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之维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之维
第三节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批判教育观
二、阶级分析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与教育的提前
三、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教育的欺骗性和虚假性
四、共产主义思想是意识形态教育的旨归
第四节 晚年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教育思想
一、晚年恩格斯强调意识形态的唯物史观基础
二、晚年恩格斯指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三、意识形态的批判和教育相结合
四、意识形态的斗争与联合相结合
第二章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
第一节 列宁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一、“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
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性
三、意识形态的“灌输”论
四、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路径
第二节 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
一、“文化革命”背景下的意识形态专政
二、社会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垄断
第三节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教训与启示
一、苏联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教训
二、苏联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启示
第三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第一节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一、总体的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
二、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夺取
三、交往行为理论语境下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四、媒体文化的意识形态教育
第二节 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逻辑方法及意义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逻辑方法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当代意义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
第一节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一、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坚持宣传和整顿相结合
二、无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历史自觉
三、“文化大革命”背景下意识形态教育的曲折发展
四、毛泽东意识形态教育观的评价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一、解放思想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首要前提
二、“四个坚持”基础上的价值观认同
三、意识形态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意识形态教育的和谐观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石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观的总体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领导地位
三、坚持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四、坚持先进文化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引领地位
第五章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第一节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其总体状况
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大众认同
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复杂局面
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成败得失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环境
一、全球化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国际环境
二、全球化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国内环境
第三节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
一、辩证的方法
二、注入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方法
三、情境教育法
四、榜样示范法
第四节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宣传
二、注重意识形态的经济利益基础
三、丰富意识形态教育的文化内容
四、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活动载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家华;谢志燕;;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朱士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回应与引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朱士群;;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总体与物化之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4 张秀琴;;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论、制度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姜相志;论低格调大众审美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论丛;2000年02期
6 李进书;;现代性之批判:消费受控制的科层社会[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7 姜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文化向度[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8 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德国传统及其流变——戴维·麦克莱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解读[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9年00期
9 王永贵;;意识形态领域新挑战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6期
10 徐海燕;;加强思想建设 警惕和平演变——《苏联演变进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一书评介[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867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86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