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活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20:30
西方近代哲学从笛卡尔“我思”开始,便彻底进入意识内在的形而上思辨当中。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家从意识出发来规定并把握存在,导致存在脱离了现实的物质基础而陷入思辨哲学中抽象的精神世界,人这个主体性存在物异化为意识的产物。而旧唯物主义哲学家尽管能够将意识的存在和物质的存在结合起来,但却从物质存在来把握人,人成为自然的抽象实体。从物质存在的逻辑来把握人则人又丧失了能动性,人成为变化了的物质形态。在此情况下人本身已不能作为主体性存在,而只能屈居意识或存在之下。真实的生活着的人及生活世界异化成了思辨哲学的附属。本文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关“现实的人”及“现实的生活”的相关论述出发,以马克思把“现实的生活着的人”作为哲学主体和把“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作为人存在的本体基础所对上述近代思辨哲学的异化世界所做的颠覆为理论基础,论述了马克思有关“是生活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生活”的论断,并从“形态”中马克思对历史前提批判的分析中得出“生活”概念内涵了“感性的人”及“感性世界”这两个基本内容。通过论证得出生活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具有本体意蕴,生活作为高度抽象与开放的概念,能够将现实人类社...
【文章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生活世界转向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与变化的生活世界依据
第2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研究概况
2.1 马克思哲学转向生活哲学的原因
2.2 对于马克思生活哲学提出的意义
2.3 马克思生活哲学何以可能
2.4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体框架
2.5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研究路径
2.5.1 以经典文本为依据的生活概念探讨
2.5.2 与西方哲学中的生活哲学进行对话
2.5.3 从人类学角度诠释生活世界的发现
2.5.4 以生活哲学视角来审视马克思哲学
2.6 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2.7 本选题的理论意义
2.8 对《马克思生活哲学引论》的思考
2.9 本文的方法论指导
第3章 哲学本体的探讨与生活的发现
3.1 从描述解释存在到规定存在的探索
3.2 实践对此在的规定与终极关怀处实践的缺失
3.3 反思历史必然所引发的对终极关怀的思考
3.4 哲学主体向人的回归与生活的发现
3.4.1 从绝对精神到现实世界
3.4.2 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对现实的人及生活的发现
第4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活概念考察
4.1 生活概念在《形态》中的渐进
4.2 现实“生活”的“人”与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4.3 生产与生活的统一
4.4 是生活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生活
4.5 人们的存在就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4.5.1 历史的两个世俗基础
4.5.2 生活概念内涵的两个基本内容
4.5.3 人的生活过程即人的存在
4.5.4 生活世界的现实可能性——实践与生活
第5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活”概念[J]. 陈曙光,周梅玲. 湖湘论坛. 2017(04)
[2]马克思“生活”概念的本体论意蕴[J]. 周梅玲.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3]从“现实生活”出发——马克思“两个手稿”的资本批判视角[J]. 刘文艺. 学术界. 2016(04)
[4]论马克思的“生活”概念[J]. 陈曙光,周梅玲. 江汉论坛. 2015(08)
[5]“类哲学”:价值世界的理论奠基——高清海先生晚年哲学思考的再理解[J]. 王南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1)
[6]论马克思生活辩证法的理论个性及其当代在场[J]. 杨楹. 学术研究. 2014(07)
[7]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生成逻辑[J]. 滕松艳. 甘肃理论学刊. 2014(03)
[8]日常生活的困境:哲学的乌托邦与脆弱的现代性——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刍议[J]. 温权.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9]论马克思生活理论的价值旨归[J]. 杨东柱. 理论月刊. 2013(11)
[10]“哲学”的终结与“现实生活”的开启——对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及其使命的一种新理解[J]. 杨楹,周世兴. 哲学研究. 2013 (10)
博士论文
[1]“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 孙云龙.复旦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24564
【文章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生活世界转向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与变化的生活世界依据
第2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研究概况
2.1 马克思哲学转向生活哲学的原因
2.2 对于马克思生活哲学提出的意义
2.3 马克思生活哲学何以可能
2.4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体框架
2.5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研究路径
2.5.1 以经典文本为依据的生活概念探讨
2.5.2 与西方哲学中的生活哲学进行对话
2.5.3 从人类学角度诠释生活世界的发现
2.5.4 以生活哲学视角来审视马克思哲学
2.6 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2.7 本选题的理论意义
2.8 对《马克思生活哲学引论》的思考
2.9 本文的方法论指导
第3章 哲学本体的探讨与生活的发现
3.1 从描述解释存在到规定存在的探索
3.2 实践对此在的规定与终极关怀处实践的缺失
3.3 反思历史必然所引发的对终极关怀的思考
3.4 哲学主体向人的回归与生活的发现
3.4.1 从绝对精神到现实世界
3.4.2 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对现实的人及生活的发现
第4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活概念考察
4.1 生活概念在《形态》中的渐进
4.2 现实“生活”的“人”与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4.3 生产与生活的统一
4.4 是生活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生活
4.5 人们的存在就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4.5.1 历史的两个世俗基础
4.5.2 生活概念内涵的两个基本内容
4.5.3 人的生活过程即人的存在
4.5.4 生活世界的现实可能性——实践与生活
第5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活”概念[J]. 陈曙光,周梅玲. 湖湘论坛. 2017(04)
[2]马克思“生活”概念的本体论意蕴[J]. 周梅玲.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3]从“现实生活”出发——马克思“两个手稿”的资本批判视角[J]. 刘文艺. 学术界. 2016(04)
[4]论马克思的“生活”概念[J]. 陈曙光,周梅玲. 江汉论坛. 2015(08)
[5]“类哲学”:价值世界的理论奠基——高清海先生晚年哲学思考的再理解[J]. 王南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1)
[6]论马克思生活辩证法的理论个性及其当代在场[J]. 杨楹. 学术研究. 2014(07)
[7]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生成逻辑[J]. 滕松艳. 甘肃理论学刊. 2014(03)
[8]日常生活的困境:哲学的乌托邦与脆弱的现代性——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刍议[J]. 温权.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9]论马克思生活理论的价值旨归[J]. 杨东柱. 理论月刊. 2013(11)
[10]“哲学”的终结与“现实生活”的开启——对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及其使命的一种新理解[J]. 杨楹,周世兴. 哲学研究. 2013 (10)
博士论文
[1]“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 孙云龙.复旦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24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2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