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14:47
社会基本矛盾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系统阐释唯物史观的重要文本,内在地包含了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相关思想基础上,在《形态》中完成了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内容的构建,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化解社会基本矛盾的直接方式,社会革命是是社会基本矛盾实现根本转化的基本方式,社会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发生部分质变的主要方法。通过采取文本研究、历史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形态》中社会基本矛盾进行系统梳理,全面挖掘深藏于文本之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全面把握《形态》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与观点,为科学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深刻内涵和探寻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路径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四、研究重难点和基本框架
五、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过程和文本逻辑
第一节 《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思想来源
一、黑格尔的矛盾动力论
二、费尔巴哈的人类历史变迁论
三、圣西门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第二节 《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过程
一、《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前期准备
第三节 《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文本逻辑
一、《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逻辑起点
二、《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逻辑主线
三、《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落脚点
第二章 《形态》中社会基本矛盾相关范畴界定
第一节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
一、生产力
二、交往形式
第二节 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
一、市民社会
二、上层建筑
第三章 《形态》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揭示
第一节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规律
一、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交往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二、交往形式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三、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行动或活动的关系
四、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是历史冲突的根源
第二节 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一、市民社会对上层建筑的相对决定作用
二、上层建筑对市民社会的反作用
第四章 《形态》中社会基本矛盾的化解方式
第一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化解社会基本矛盾的直接方式
一、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起到推动社会形态发生更替作用
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矛盾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动力
三、阶级斗争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第二节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实现根本转化的基本方式
一、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决定性环节
二、社会革命能够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
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社会史上最后的斗争
第三节 社会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发生部分质变的主要方法
一、社会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完善社会制度的革新措施
二、社会改革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结语:《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当代意义和中国实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概念[J]. 刘托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8(04)
[2]《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庐山真面目”[J]. 聂锦芳. 新视野. 2018(03)
[3]论马克思生产关系范畴的形成[J]. 彭五堂.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J]. 刘卓红,张永刚. 探求. 2017(04)
[5]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思想[J]. 吕世荣,聂海杰.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7(03)
[6]《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思想的逻辑结构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J]. 安启念. 哲学动态. 2017(02)
[7]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发展史初探[J]. 辛向阳.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1)
[8]《德意志意识形态》之《费尔巴哈》章编译上的根本问题——写在新MEGA I/5《德意志意识形态》卷正式出版之前[J]. 韩立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9]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J]. 阮青,叶胜红. 科学社会主义. 2016(03)
[10]论分工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关系——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探索[J]. 李俊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6(01)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演进研究[D]. 常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
[2]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思想与当代现实[D]. 隋成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3]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看经济全球化[D]. 马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4]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D]. 王伟光.中共中央党校 1988
硕士论文
[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交往与社会发展思想研究[D]. 李敬然.天津师范大学 2014
[2]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研究[D]. 张娜娜.兰州大学 2014
[3]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研究[D]. 褚阿芳.湖北大学 2013
[4]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研究[D]. 韩俊.西南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49803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四、研究重难点和基本框架
五、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过程和文本逻辑
第一节 《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思想来源
一、黑格尔的矛盾动力论
二、费尔巴哈的人类历史变迁论
三、圣西门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第二节 《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过程
一、《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前期准备
第三节 《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文本逻辑
一、《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逻辑起点
二、《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逻辑主线
三、《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落脚点
第二章 《形态》中社会基本矛盾相关范畴界定
第一节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
一、生产力
二、交往形式
第二节 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
一、市民社会
二、上层建筑
第三章 《形态》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揭示
第一节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规律
一、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交往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二、交往形式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三、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行动或活动的关系
四、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是历史冲突的根源
第二节 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一、市民社会对上层建筑的相对决定作用
二、上层建筑对市民社会的反作用
第四章 《形态》中社会基本矛盾的化解方式
第一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化解社会基本矛盾的直接方式
一、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起到推动社会形态发生更替作用
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矛盾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动力
三、阶级斗争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第二节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实现根本转化的基本方式
一、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决定性环节
二、社会革命能够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
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社会史上最后的斗争
第三节 社会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发生部分质变的主要方法
一、社会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完善社会制度的革新措施
二、社会改革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结语:《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当代意义和中国实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概念[J]. 刘托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8(04)
[2]《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庐山真面目”[J]. 聂锦芳. 新视野. 2018(03)
[3]论马克思生产关系范畴的形成[J]. 彭五堂.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J]. 刘卓红,张永刚. 探求. 2017(04)
[5]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思想[J]. 吕世荣,聂海杰.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7(03)
[6]《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思想的逻辑结构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J]. 安启念. 哲学动态. 2017(02)
[7]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发展史初探[J]. 辛向阳.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1)
[8]《德意志意识形态》之《费尔巴哈》章编译上的根本问题——写在新MEGA I/5《德意志意识形态》卷正式出版之前[J]. 韩立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9]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J]. 阮青,叶胜红. 科学社会主义. 2016(03)
[10]论分工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关系——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探索[J]. 李俊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6(01)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演进研究[D]. 常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
[2]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思想与当代现实[D]. 隋成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3]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看经济全球化[D]. 马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4]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D]. 王伟光.中共中央党校 1988
硕士论文
[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交往与社会发展思想研究[D]. 李敬然.天津师范大学 2014
[2]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研究[D]. 张娜娜.兰州大学 2014
[3]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研究[D]. 褚阿芳.湖北大学 2013
[4]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研究[D]. 韩俊.西南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49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4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