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制度维度探析
发布时间:2021-01-12 17:23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中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生态文明思想做出详细全面的论述,在十七大报告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生态文明相对于以往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言,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产业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四个方面。生态文明需要社会制度来保障,并通过制度的引导克服传统文明的弊端,以可持续的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它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包括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性、生产方式清洁性、消费方式合理性以及社会制度生态化。生态文明的需要制度来保障,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制度来引导。生态政治是生态文明的政治保障,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制度起步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体系的,首先需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制度,要树立生态政治意识,强化生态政治监管:其次,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完善企业的绿色生产政策,完善产业的绿色发展政策,完善绿色消费政策;再次,要完善社会的共同参与政策。最后,要健全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法律制度,规范审理涉及生态...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的基本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生态文明的历史演进与基本内涵
2.1 工业文明的反思
2.1.1 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的演进
2.1.2 工业文明的产生
2.1.3 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危机
2.2 生态文明的产生与基本内涵
2.2.1 生态文明产生的必然性
2.2.2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我国领导人的生态文明思想
2.2.3 生态文明的内涵
2.3 生态文明的特征与原则
2.3.1 生态文明的特征
2.3.2 生态文明的原则
第3章 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的保障
3.1 马克思恩格斯对产生生态危机制度根源及解决途径的探究
3.1.1 生态危机的制度原因
3.1.2 变革资本主义制度解决生态危机
3.2 生态文明需要制度护航
3.2.1 生态文明的政治选择
3.2.2 生态文明的政策支持
3.2.3 生态文明的法律支撑
3.3 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的缺陷及根源
3.3.1 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的缺陷
3.3.2 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缺陷的根源
第4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体系的构建
4.1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
4.1.1 树立生态政治意识
4.1.2 实现生态政治目标
4.1.3 强化生态政治监管
4.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
4.2.1 完善企业的绿色生产政策
4.2.2 完善绿色产业政策
4.2.3 完善绿色消费政策
4.2.4 完善社会的共同参与政策
4.3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
4.3.1 建立健全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法律制度
4.3.2 规范审理涉及生态环境的司法活动
4.3.3 努力加强政府的环境执法工作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当前我国环境执法的障碍与对策[J]. 曹璐璐,姚珺.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3)
[2]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实现环境法律的生态化[J]. 蔡守秋. 中州学刊. 2008(02)
[3]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研究[J]. 谢秋凌.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7(04)
[4]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问题[J]. 张国鼎.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5]生态文明与我国环境立法体系的完善[J]. 刘爱军. 法学论坛. 2007(01)
[6]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J]. 潘岳. 经济. 2006(07)
[7]产业生态化的制度经济理论分析[J]. 孟书敏. 北方经济. 2006(07)
[8]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与法律的作用[J]. 董文兵,夏从亚.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9]从生态政治学的视角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方世南. 政治学研究. 2005(02)
[10]关于循环经济与政策的思考[J]. 侯金如. 经济论坛. 2004(23)
硕士论文
[1]论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政治建设[D]. 胡永.苏州大学 2007
[2]我国循环经济产业的理论与政策分析[D]. 池尔敏.重庆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3213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的基本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生态文明的历史演进与基本内涵
2.1 工业文明的反思
2.1.1 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的演进
2.1.2 工业文明的产生
2.1.3 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危机
2.2 生态文明的产生与基本内涵
2.2.1 生态文明产生的必然性
2.2.2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我国领导人的生态文明思想
2.2.3 生态文明的内涵
2.3 生态文明的特征与原则
2.3.1 生态文明的特征
2.3.2 生态文明的原则
第3章 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的保障
3.1 马克思恩格斯对产生生态危机制度根源及解决途径的探究
3.1.1 生态危机的制度原因
3.1.2 变革资本主义制度解决生态危机
3.2 生态文明需要制度护航
3.2.1 生态文明的政治选择
3.2.2 生态文明的政策支持
3.2.3 生态文明的法律支撑
3.3 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的缺陷及根源
3.3.1 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的缺陷
3.3.2 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缺陷的根源
第4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体系的构建
4.1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
4.1.1 树立生态政治意识
4.1.2 实现生态政治目标
4.1.3 强化生态政治监管
4.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
4.2.1 完善企业的绿色生产政策
4.2.2 完善绿色产业政策
4.2.3 完善绿色消费政策
4.2.4 完善社会的共同参与政策
4.3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
4.3.1 建立健全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法律制度
4.3.2 规范审理涉及生态环境的司法活动
4.3.3 努力加强政府的环境执法工作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当前我国环境执法的障碍与对策[J]. 曹璐璐,姚珺.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3)
[2]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实现环境法律的生态化[J]. 蔡守秋. 中州学刊. 2008(02)
[3]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研究[J]. 谢秋凌.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7(04)
[4]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问题[J]. 张国鼎.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5]生态文明与我国环境立法体系的完善[J]. 刘爱军. 法学论坛. 2007(01)
[6]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J]. 潘岳. 经济. 2006(07)
[7]产业生态化的制度经济理论分析[J]. 孟书敏. 北方经济. 2006(07)
[8]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与法律的作用[J]. 董文兵,夏从亚.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9]从生态政治学的视角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方世南. 政治学研究. 2005(02)
[10]关于循环经济与政策的思考[J]. 侯金如. 经济论坛. 2004(23)
硕士论文
[1]论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政治建设[D]. 胡永.苏州大学 2007
[2]我国循环经济产业的理论与政策分析[D]. 池尔敏.重庆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3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7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