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融合下的思政课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06:42
  哲学诠释学认为,对历史文本的理解和阐释应用,是基于读者与作者各自存在论为本体的对话与视域融合。该理论对高校思政课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教学实践具有深刻的方法论启示意义。教学者应创新运用视域融合理论,从文本契合、意义创生两个维度探索教师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教师与学生涉此主题契合度提升的路径构建,并以此为方法论指引,在教学实践层面探索经典作家生态思想教育有机融入相关章节的具体路径构建。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1)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当代师生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域融合度提升的方法论构建
    (一)文本契合:教学者与历史文本生态视域的融合路径构建
        1.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对历史文本生态内涵的领悟力。
        2.以开放性态度接近文本,修正偏见,发现文本蕴含的生态立场。
        3.通过阐释循环,全面、深入把握文本体系中的生态价值建构。
    (二)意义创生:教学者与大学生视域融合度提升的路径构建
二、以视域融合为方法论指引,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
    (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主要载体,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全面融入教学
    (二)以思政课其他4门课程为呼应,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有机融入教学实践
三、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刷屏上瘾”原因与思政课对策——基于亚当·奥尔特的相关理论视角[J]. 孙亮洁,吴学琴.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2]马克思科技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发展问题的启示[J]. 丁桂馨.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3]列宁“灌输论”视角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探析[J]. 李晓燕.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8)
[4]解释即生成——强制阐释论的生存论指向[J]. 何光顺.  学术研究. 2016(11)
[5]“视域融合度”: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论”批判[J]. 彭启福.  学术月刊. 2007(08)



本文编号:2982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82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d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