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1-01-17 23:24
执政党在本国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意识形态是政党执政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护和巩固其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全球化时代是全面改革的时代。面对全球化冲击所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困境,各国执政党纷纷调整自身的意识形态以适应时代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其意识形态建设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的意识形态建设,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和谐世界理念,是全球化视域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与时俱进。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是指导我们进一步推动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针。新时期,面对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自身发生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要保持自身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意识形态对国家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从而积极应对时代的巨大挑战,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必须对自身意识形态建设进行创新。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全球化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一般分析
(一) 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功能和特征
1. 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功能
2. 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特征
(二) 全球化与国外执政党意识形态困境
1. 把政绩作为维护自己执政地位的主要支撑,呈现出弱化自身意识形态建设的趋势
2. 在信息全球化的冲击下,执政党通过意识形态宣教来维护自己执政地位的空间日益缩减,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功能受到挤压
(三)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显著特点
1. 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针
2. 实现共产主义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3. 树立科学的意识形态建设观,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前提
4. 保持开放性、实现与时俱进,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品格
5.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特征
二、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总结
(一) 邓小平理论标志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创新的开启
1. 邓小平理论标志党的意识形态的新体系的形成
2. 邓小平理论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全球化视野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从探索执政规律角度来应对全球化挑战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揭示了革命党和执政党的区别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从探索执政规律角度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战略回答
(三) 科学发展观——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与创新
1. 科学发展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更加成熟
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面向全球化的意识形态创新
(四) “和谐世界”——全球化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新发展
1.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阐明了治理全球化的根本方向
2. 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指明了治理全球化的根本途径
3. 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体现了全球治理的精髓
4. 坚持包容精神,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有利于确立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彰显了全球治理的基本准则
(五)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1. 要始终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2. 意识形态建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 意识形态建设要积极回应时代的挑战,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4. 要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建设
5. 意识形态建设要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思维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 全球化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处于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
(二) 社会思潮多样化和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疏远影响了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1. 社会思潮多样化冲击了党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2. 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疏远削弱了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三) 阶层分化对党的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挑战
(四) 党员队伍自身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使党的意识形态面临严峻的挑战
1. 党员来源的多样化带来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主流意识形态在党员中难以取得高度的一致
2. 共产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的缺失使得党的意识形态面临着考验
3. 党政官员腐败蔓延大大削弱了人们对党的意识形态的接收和认同
(五) 意识形态宣传方式的滞后制约了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
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与创新的战略
(一)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二) 实现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思维创新
1. 辩证看待意识形态的一元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
2. 转变我们党掌控意识形态的思维方式
3. 警惕“全球化意识形态”
4. 实现由“革命党思维”向“执政党思维”的根本转变
(三) 创新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传播机制
1. 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
2. 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
(四) 深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发展规律的研究
1. 保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2. 保持意识形态适度的弹性
3. 保持意识形态的开放性
4. 保持意识形态的准确定位
5. 保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绩困局:概念、原因及其破解[J]. 吴克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06)
[2]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制度创新:来自意识形态的深刻挑战及应对[J]. 王庆五. 理论探讨. 2006(03)
[3]对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J]. 赵连章. 科学社会主义. 2006(02)
[4]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的探索[J]. 陈锡喜.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05)
[5]试析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趋向[J]. 张建设.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3(03)
[6]意识形态控制:全球化多维观照下“淡化”与“强化”的辨证思考[J]. 姜国俊,杨飞龙,向建洲. 理论与改革. 2002(04)
[7]从苏联解体的原因看加强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J]. 段燕华,刘明晓,王云玲,张志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8]热话题与冷思考(十六)——关于媒体社会中政党政治的对话[J]. 托马斯·迈尔,郭业洲,陈林.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0(04)
本文编号:2983794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全球化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一般分析
(一) 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功能和特征
1. 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功能
2. 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特征
(二) 全球化与国外执政党意识形态困境
1. 把政绩作为维护自己执政地位的主要支撑,呈现出弱化自身意识形态建设的趋势
2. 在信息全球化的冲击下,执政党通过意识形态宣教来维护自己执政地位的空间日益缩减,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功能受到挤压
(三)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显著特点
1. 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针
2. 实现共产主义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3. 树立科学的意识形态建设观,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前提
4. 保持开放性、实现与时俱进,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品格
5.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特征
二、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总结
(一) 邓小平理论标志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创新的开启
1. 邓小平理论标志党的意识形态的新体系的形成
2. 邓小平理论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全球化视野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从探索执政规律角度来应对全球化挑战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揭示了革命党和执政党的区别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从探索执政规律角度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战略回答
(三) 科学发展观——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与创新
1. 科学发展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更加成熟
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面向全球化的意识形态创新
(四) “和谐世界”——全球化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新发展
1.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阐明了治理全球化的根本方向
2. 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指明了治理全球化的根本途径
3. 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体现了全球治理的精髓
4. 坚持包容精神,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有利于确立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彰显了全球治理的基本准则
(五)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1. 要始终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2. 意识形态建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 意识形态建设要积极回应时代的挑战,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4. 要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建设
5. 意识形态建设要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思维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 全球化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处于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
(二) 社会思潮多样化和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疏远影响了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1. 社会思潮多样化冲击了党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2. 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疏远削弱了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三) 阶层分化对党的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挑战
(四) 党员队伍自身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使党的意识形态面临严峻的挑战
1. 党员来源的多样化带来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主流意识形态在党员中难以取得高度的一致
2. 共产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的缺失使得党的意识形态面临着考验
3. 党政官员腐败蔓延大大削弱了人们对党的意识形态的接收和认同
(五) 意识形态宣传方式的滞后制约了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
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与创新的战略
(一)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二) 实现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思维创新
1. 辩证看待意识形态的一元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
2. 转变我们党掌控意识形态的思维方式
3. 警惕“全球化意识形态”
4. 实现由“革命党思维”向“执政党思维”的根本转变
(三) 创新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传播机制
1. 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
2. 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
(四) 深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发展规律的研究
1. 保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2. 保持意识形态适度的弹性
3. 保持意识形态的开放性
4. 保持意识形态的准确定位
5. 保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绩困局:概念、原因及其破解[J]. 吴克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06)
[2]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制度创新:来自意识形态的深刻挑战及应对[J]. 王庆五. 理论探讨. 2006(03)
[3]对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J]. 赵连章. 科学社会主义. 2006(02)
[4]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的探索[J]. 陈锡喜.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05)
[5]试析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趋向[J]. 张建设.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3(03)
[6]意识形态控制:全球化多维观照下“淡化”与“强化”的辨证思考[J]. 姜国俊,杨飞龙,向建洲. 理论与改革. 2002(04)
[7]从苏联解体的原因看加强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J]. 段燕华,刘明晓,王云玲,张志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8]热话题与冷思考(十六)——关于媒体社会中政党政治的对话[J]. 托马斯·迈尔,郭业洲,陈林.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0(04)
本文编号:2983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8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