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权威与制度成长:毛泽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18:06
  回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面对毛泽东1957年下半年前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与实践的巨大反差这一历史事实,我们不禁追问:为什么毛泽东晚年冲击了其早年亲手建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呢?在深层次上,这可能关涉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权威转型过程中合理的领袖与制度关系建构问题,蕴含着关于世界现代政治发展中领袖与制度关系建构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本文运用历史——逻辑法、考证法、个案分析法、比较法、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态分析法、政治心理分析法等,以前人关于人与制度关系的思想为基础,通过对韦伯权威转型理论的改造,力图建构关于毛泽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与实践的研究的解释框架,集中展示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法理统驭魅力的取向导致魅力消蚀法理的现实的政治图景。革命时期,魅力孕育法理。超凡革命党领袖孕育构思中人大制度,构思中人大制度巩固超凡革命党领袖;1948年“五一口号”发表至1957年上半年期间,中国政治发展于魅力与法理之间,魅力向法理变移。趋凡执政党领袖型构生长中人大制度,生长中人大制度合法化、制度化趋凡执政党领袖;1957年下半年以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魅力支配法理。超凡执政党领袖消蚀异变中人大制度,异变中...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域及其意义
    第二节 文献分析
        一 文献定量分析
        二 文献定性分析
    第三节 解释框架的建构
        一 相关概念的厘定
        二 解释框架的建构
    第四节 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魅力孕育法理:毛泽东与人大制度的构思
    第一节 超凡革命党领袖对构思中人大制度的价值
        一 超凡革命党领袖实质为超凡魅力型权威
        二 超凡革命党领袖对构思中人大制度的价值
    第二节 超凡革命党领袖对构思中人大制度的递进定向
        一 代议制政体类的选择
        二 意识形态的刚性
        三 中国国情的“种差”
    第三节 超凡革命党领袖对构思中人大制度的构建历程
        一 “人民代表大会”概念之谜的破译
        二 “人大”视域下的《新民主主义论》意义还原
        三 构思中人大制度基本形成
    第四节 构思中人大制度的相关内涵及其意义
        一 “国体”、“政体”概念的正本清源
        二 人大制度的“硬核”:人民民主专政
        三 构思中人大制度的建设原则
        四 构思中人大制度对超凡革命党领袖的意义评估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魅力向法理变移:毛泽东与人大制度的成长
    第一节 超凡执政党领袖对生长中人大制度的价值
        一 超凡执政党领袖的超凡实践
        二 超凡执政党领袖对生长中人大制度的价值
    第二节 超凡执政党领袖确立法律形态的人大制度
        一 超凡执政党领袖理性省略人大环节
        二 超凡执政党领袖确立“新政协体制”
        三 超凡执政党领袖运行“新政协体制”
    第三节 超凡执政党领袖推动“五四体制”人大制度的运行
        一 超凡执政党领袖主导“五四体制”人大制度的文本设计
        二 超凡执政党领袖推动“五四体制”人大制度良性运行
        三 超凡执政党领袖与制度失灵:以“胡风反革命集团”事件为例
    第四节 生长中人大制度对超凡执政党领袖的意义评估
        一 超凡执政党领袖权威合法性建构
        二 超凡执政党领袖政治实践之基石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魅力支配法理:毛泽东与人大制度的异变
    第一节 超凡执政党领袖对异变中人大制度的价值
        一 超凡魅力型权威的重新勃发
        二 超凡执政党领袖对异变中人大制度的价值
    第二节 超凡执政党领袖的政体制度观嬗变
        一 失重的政体定位
        二 错位的“人民”主体
        三 社会民主的幻像:“大民主”
    第三节 超凡执政党领袖削弱人大制度
        一 超凡执政党领袖削弱人大制度
        二 超凡执政党领袖冲击人大制度
        三 超凡执政党领袖有限恢复人大制度
    第四节 异变中人大制度对超凡执政党领袖的意义评估
        一 超凡执政党领袖权威的制度仪式
        二 超凡执政党领袖政治实践之工具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环境与基因:毛泽东与人大制度的悖论之解析
    第一节 环境:革命与传统遗产的型塑
        一 革命情境下的政治权威安排
        二 传统遗产中的政治权威镜像
    第二节 基因一:领袖个体的烙印
        一 “人治”思维及其政治权力观
        二 反叛型与“幸存者”情结的政治心理
    第三节 基因二:制度结构间的紧张
        一 强制性变迁下的制度紧张
        二 人大制度与党的领导制度间的紧张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与译著
    二、外文著作
    三、其他资料
        (一) 非正式出版物
        (二) 报刊、杂志
        (三) 档案
        (四) 网站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开国前夕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建国理论的创新和发展[J]. 张旭东.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8(01)
[2]《新民主主义论》并未初步形成理论形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J]. 杨建党.  人大研究. 2007(09)
[3]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论》的修改[J]. 方敏.  中共党史研究. 2006(06)
[4]论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多维视角[J]. 秦位强.  湖北社会科学. 2006(06)
[5]论毛泽东“革命牺牲”的政治学——利夫顿《革命的永生》一书解读及其它[J]. 萧延中.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6]毛泽东在“文革”中对“革命委员会”定名的缘由[J]. 李本亮.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 万其刚.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5(01)
[8]毛泽东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J]. 魏宪朝.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9]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的趋向[J]. 萧延中.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06)
[10]毛泽东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贡献[J]. 姜武堂.  南京社会科学. 2003(10)



本文编号:2985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85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