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来源的三种类型

发布时间:2021-01-28 15:58
  在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来源的研究中不乏学术弹性,且这种弹性有加强的趋势。这种学术弹性既使得马克思主义来源的传统观点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其他问题研究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分类归纳、对比分析及定性研究等方法,在研究和继承列宁的“三个来源说”的基础上,整合学术界前期成果,辩证地从统一的维度而不是分离的维度对“一”“三”“多”这三种类型的来源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以丰富这一理论领域的研究。1.“一个来源说”、“多个来源说”和列宁的“三个来源说”并不对立。“三个来源说”是马克思主义来源中多与一、整体和部分的集中体现和统一。“三个来源说”符合马恩对其学说来源的一贯论述,其正确性、理论代表性和核心地位不容怀疑。2.马克思主义来源是一个体系,即以“三个来源说”为核心,“多个来源说”(来源扩展型)为中间层和“一个来源说”(理论背景型)为最外层的同心圈层体系。这个体系体现了由表及里、共性和个性、线性和非线性等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优势。3.“来源”概念的元逻辑研究对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来源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来源”本身同样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来源体系观中的重...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马克思主义来源的历史回溯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来源的论述
        1.1.1 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来源的论述
        1.1.2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来源的论述
    1.2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来源的论述
    1.3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研究
    1.4 本章小结
2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说"的基本问题分析
    2.1 "三个来源"与其他类型来源的关系:"三个来源"的非限定性
    2.2 其他来源说的合理性和理论局限
        2.2.1 "一个来源说"的学理特征和利弊权衡
        2.2.2 "多个来源说"的学理特征和利弊权衡
    2.3 "三个来源"的核心地位分析
        2.3.1 三个来源与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对应关系
        2.3.2 三个来源的其他几个重要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马克思主义来源体系的一种"同心圈层"式初步整合
    3.1 马克思主义来源的"同心圈层"结构
    3.2 本章小结
4 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来源的几点初步思考
    4.1 "来源"的科学性和非科学性的区分
    4.2 "来源"的实体性内容和非实体性内容的辩证分析
    4.3 注重"来源"考察中的纵横分析
    4.4 研究"来源"的两种方法:宏观和微观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中国六十年[J]. 石仲泉.  中共党史研究. 2009(08)
[2]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思考[J]. 郝文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3]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探讨——从两个“马克思”的争论切入[J]. 方燕.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5)
[4]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J]. 陈学明.  教学与研究. 2008(09)
[5]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局限[J]. 张立波.  哲学研究. 2008(01)
[6]社会主义本质的历史探源——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异同[J]. 邓如辛.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7]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若干观点研究综述[J]. 彭萍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05)
[8]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哲学——论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所给予我们的启示[J]. 陈学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9]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定义问题[J]. 梁树发.  党政干部学刊. 2005(03)
[10]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开辟的马克思哲学的解释路向——重读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J]. 陈学明.  学术月刊. 2004(05)



本文编号:3005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05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