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代表理论及其时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1-02-05 21:32
  马克思认为,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要发挥民意机关的作用,特别要体现代表的工人阶级属性,代表可以随时撤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直重视政权建设中代表的身份属性。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有必要进一步理解代表构成的价值意蕴,多维度优化代表构成,强化代表履职监督,从制度上更好地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文章来源】:理论学刊.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代表理论的内涵解读
二、马克思代表理论的中国实践
    (一)中国革命时期(1921—1949)
    (二)中国建设时期(1949—1978)
    (三)中国改革时期(1978年以来)
三、马克思代表理论的时代启示
    (一)理解代表构成的价值意蕴
    (二)明确代表构成的优化方向
    (三)强化代表的履职监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J]. 陈敏昭.  人大研究. 2009(06)



本文编号:3019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19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6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