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15:1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符合“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建立反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以及我国各级行政区进行评价,对指导我国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三章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第四章是社会评价实证研究。第五章是结论。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基于最大相关性的组合赋权方法建立了适合中国社会纵向评价的评价模型。根据不同单一方法得到的权重与组合权重的相关系数最大为原则,建立最优化模型,确定最优组合权重,保证了各单一权重与最优权重相关性最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主客观权重的原始信息,既充分反映了专家的知识与意见,又体现了指标真实的重要程度。(2)通过基于熵权的灰色聚类方法建立了适合地市级社会横向评价的评价模型。运用灰色聚类模型对辽宁省各地区社会进行聚类评价,有效地揭示了辽宁省各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评价的含义
        1.2.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2.2 社会评价的含义
        1.2.3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评价的特点
    1.3 国内外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1.3.1 国际权威机构经典观点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1.3.2 国内权威机构经典观点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1.3.3 学术文献整理得出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1.3.4 现有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4.1 指标标准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1.4.2 指标赋权方法的研究现状
        1.4.3 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
    2.2 社会评价体系构建的核心原则
    2.3 社会评价体系准则层的建立
    2.4 社会评价指标的海选
        2.4.1 社会评价指标的海选原则
        2.4.2 国民幸福指数的设置
    2.5 社会评价指标的筛选
3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评价方法研究
    3.1 社会评价方法分类
    3.2 基于最大相关性的社会评价模型
        3.2.1 基于最大相关性的社会评价模型原理
        3.2.2 评价指标的打分
        3.2.3 评价指标的赋权
        3.2.4 组合评价得分和排序
    3.3 基于灰色聚类的社会评价模型
        3.3.1 基于灰色聚类的社会评价模型原理
        3.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3.3 评价指标白化权函数的确定
        3.3.4 评价方程的确定
        3.3.5 评价对象排名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社会评价实证研究
    4.1 基于最大相关性的社会评价模型及中国2001-2008年实证研究
        4.1.1 评价对象和数据来源
        4.1.2 指标打分
        4.1.3 指标赋权
        4.1.4 中国2001-2008年社会评价结果
        4.1.5 中国2001-2008年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4.1.6 中国社会发展政策建议
    4.2 基于灰色聚类的社会评价模型及辽宁省实证研究
        4.2.1 评价对象和数据来源
        4.2.2 权重的确定
        4.2.3 评价对象白化权函数的确定
        4.2.4 辽宁省2006年社会评价结果
        4.2.5 辽宁省2006年社会发展分析
        4.2.6 辽宁省社会发展政策建议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J]. 赵杰.  商场现代化. 2007(23)
[2]我国各地区和谐社会进程监测与评价[J]. 孙小素,牛金虎.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02)
[3]综合主、客观权重信息的最优组合赋权方法[J]. 陈伟,夏建华.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7(01)
[4]灰色熵权聚类决策方法研究[J]. 米传民,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6(12)
[5]组合赋权法在居民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黄显霞,王润华,周燕荣,钟晓妮.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6(04)
[6]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钟太洋,黄贤金,李璐璐,王晨.  资源科学. 2006(02)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研究——以桂林市资源县为例[J]. 涂姗,李江风.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01)
[8]财务预警中样本数据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J]. 于鹏飞,王丽娜.  会计之友. 2005(12)
[9]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 潘安娥,杨青.  中国软科学. 2005(07)
[10]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J]. 陈艳,单红梅,周毅.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本文编号:3056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56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7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