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4-18 20:1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极价值目标。本文针对我国理论界侧重研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而对马克思“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讨相对薄弱的现状,尝试运用历史、理论和现实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进行深入探讨,并联系我国实际,阐释这一理论在我国现阶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建设的指导作用,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研究,这对于我们今天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四有”新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包括引言和正文两大部分: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动因、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本文创新点。本文运用文献研究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旨在理清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着重探讨马克思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正文第一部分主要梳理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包括思想形成背景和孕育、创立过程。资本家的贪婪导致工人阶级受到残忍的压迫和剥削,使劳动者不仅被迫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还要经受着饥饿、贫困和灾难,这是其形成的社会背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空想社会主义、费尔巴哈、康德等思想家为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创造了理论条件。从中学时代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完成,为其思想萌芽时期;从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问世到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为思想创立时期。第二部分主要阐释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完善。从1847年《哲学的贫困》完成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其思想的丰富时期;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到1867年《资本论》的问世,是这一思想的完善时期。从马克思人的发展的视角探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演进,包括“人的依赖关系”阶;“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自由个性”阶段。第三部分主要论述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探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关涉人的需求的全面发展、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内容;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第四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探讨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的新内容,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完善和创新。运用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阐释当代人的自由发展问题,根据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论述市场经济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影响,及其对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 自由 全面 发展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 选题意义8-9
  • (二) 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和评价9-10
  • (三) 研究方法与特色10-12
  • 第一章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12-19
  •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形成的背景12-15
  •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孕育15-17
  •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创立17-19
  • 第二章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完善19-23
  • 一、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19
  • 二、从三大手稿到《资本论》问世19-20
  • 三、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20-23
  • 第三章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23-30
  •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23-25
  • 二、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内涵25-28
  • 三、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28-30
  • 第四章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30-44
  •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阐释30-35
  •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践价值35-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士海;;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主要启示与时代要求[J];理论探讨;2014年06期

2 陈新夏;;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人的发展[J];哲学研究;2014年08期

3 史为磊;;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4 任f

本文编号:315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5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f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