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幸福观的思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发布时间:2017-04-19 11:06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幸福观的思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幸福内涵的探索是古往今来哲学家不懈努力完成的课题。在幸福研究之门开启以来,经历了古希腊以德性、灵魂、至善为主题的幸福观的研究,中世纪的幸福观则是以神学为标准的上帝神灵幸福观。直到近代,幸福观归于了理性。幸福观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本文通过马克思幸福观从萌芽、建构、发展到成熟的逻辑进程的考察,来分析马克思幸福观的实现途径。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以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以对私有制的扬弃为手段,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实现方式,,通过人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来实现人的真正幸福。 马克思是一位立足现实历史状况和现实生活境况的思想家,他从青少年时代就确立了为人类的共同幸福而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他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个人思想道路指引的科学理论。也可以将历史唯物主义定位为探求和实现人类幸福的学说,这一理论也为马克思幸福观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幸福观不是单纯地从社会生活中虚构和美化的幸福梦想,也不是简单想象。马克思的幸福观是对社会生活的总体样式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显现现实社会生活中不幸福的客观状况及其内在原因,找出人类实现自身幸福的现实道路。与当今许多片面的幸福观中极端主张个人利益和物质需求的消极影响不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始终追求物质与精神、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对于马克思幸福观的解读总会为我们诠释出有力的现实意义,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与价值观的建立有正确的指导意义,由此也表明马克思幸福观在当代仍有不可磨灭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幸福观 内涵 实现途径 人的本质 共产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11
- 第一章 幸福观的历史发展11-19
- 一、古希腊的理性幸福观11-15
- (一)苏格拉底开启幸福之门11-12
- (二)柏拉图的灵魂和谐幸福观12-13
- (三)亚里士多德至善与德性统一的幸福观13-14
- (四)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实现幸福观的感性转型14-15
- 二、崇尚上帝神灵的中世纪幸福观15-17
- (一)奥古斯丁的“拥有上帝”幸福观15-16
- (二)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目的论的幸福观16-17
- 三、归于理性的近代幸福观17-19
- (一)斯宾诺莎的道德意义幸福观17-18
- (二)边沁的功利主义幸福观18-19
- 第二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及其思想内涵19-28
- 一、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历程19-23
- (一)马克思幸福观的萌芽19-20
- (二) 马克思幸福观的建构20-22
- (三) 马克思幸福观的成熟和发展22-23
- 二、马克思幸福观的思想内涵23-28
- (一)现实社会是追求幸福的基础24
- (二)实践活动是获得幸福的条件24-26
- (三)完整的幸福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26-28
- 第三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实现途径28-38
- 一、消除自我异化是实现幸福的根本手段28-34
- (一)劳动异化的产生28-30
- (二)劳动异化的本质30-32
- (三)消除劳动异化的手段:扬弃私有制32-34
- 二、共产主义通过人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实现幸福34-38
- (一)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文本阐释34-37
- (二)共产主义对实现幸福的终极作用37-38
- 结束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个人简介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惠珍;;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共产主义理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2 马进;;马克思的从抽象人的幸福观到现实人的幸福观[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3 杨俊;赫拉克利特的人学思想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4 孟杰;;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进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5期
5 林钊;;“在同一块自由的荒野上相互对立”——论施蒂纳与马克思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6 周涛;;“幸福: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是何以可能的——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研究[J];理论观察;2011年03期
7 邢占军,黄立清;西方哲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幸福观与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J];理论探讨;2004年01期
8 王晓华;异化与存在——从劳动异化的角度看人的存在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郭巍;;《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观[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李雪梅;;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幸福观的思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