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0 21:34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民生之本。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土地都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中有大量关于土地问题的精辟论述。本文研究目的在于系统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土地思想,通过分析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从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中汲取智慧,为求解我国当代土地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本文研究的主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揭示土地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突显土地思想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他相关学者的著作进行搜集、整理并研读,整体了解了土地思想的历史发展,正确地认识土地思想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一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形成条件。从时代背景看,主要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和乡村城市化运动为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奠定的实践基础。从理论来源看,主要揭示了古典经济学派的地租理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公有产权思想和无政府主义者对土地私有产权反思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二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主要内容的梳理。本文从土地的本质论、资源论、资本论三个角度着手研究,剖析了土地...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形成条件
1.1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时代背景
1.1.1 工业革命的直接催化
1.1.2 资本主义大农业产生
1.1.3 乡村城市化的开启
1.2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理论来源
1.2.1 古典经济学派地租问题探究
1.2.2 空想社会主义学派公有产权构想
1.2.3 无政府主义者对私有产权的反思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土地本质论
2.1.1 土地的自然属性
2.1.2 土地的劳动属性
2.1.3 土地的社会属性
2.2 土地资源论
2.2.1 土地资源的自然力
2.2.2 人与土地的物质变换
2.2.3 土地的改良和保护
2.3 土地资本论
2.3.1 狭义土地资本和广义土地资本
2.3.2 地租和土地所有权的内在联系
2.3.3 地租资本化形成土地价格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当代价值
3.1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理论意义
3.1.1 丰富了生产理论的研究维度
3.1.2 拓宽了生态文明的理论视野
3.2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实践意义
3.2.1 推动我国土地政策改革发展
3.2.2 指导新城新区土地使用规划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制度与早期国家的创制——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起源论说的分析[J]. 陈明. 中国农史. 2018(01)
[2]“三权分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式的创新[J]. 顾钰民,汪艳. 学习与实践. 2017(10)
[3]马克思主义土地逻辑总结与应用——以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例[J]. 詹晨晖. 理论月刊. 2017(05)
[4]马克思论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对社会物质变换的逐渐破坏[J]. C.-E.福尔格拉夫,张凤凤.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7(01)
[5]马克思土地国有化思想及其启示[J]. 王竹苗. 经济问题. 2017(01)
[6]中国土地资本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张海鹏,逄锦聚.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6(06)
[7]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合作制与集体所有制关系的再认识[J]. 苑鹏. 中国农村观察. 2015(05)
[8]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所有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丁俊华. 特区经济. 2014(03)
[9]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研究[J]. 石莹,何爱平. 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 2013(00)
[10]马克思土地观视角下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J]. 孙波. 经济问题. 2013(02)
本文编号:3312165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形成条件
1.1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时代背景
1.1.1 工业革命的直接催化
1.1.2 资本主义大农业产生
1.1.3 乡村城市化的开启
1.2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理论来源
1.2.1 古典经济学派地租问题探究
1.2.2 空想社会主义学派公有产权构想
1.2.3 无政府主义者对私有产权的反思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土地本质论
2.1.1 土地的自然属性
2.1.2 土地的劳动属性
2.1.3 土地的社会属性
2.2 土地资源论
2.2.1 土地资源的自然力
2.2.2 人与土地的物质变换
2.2.3 土地的改良和保护
2.3 土地资本论
2.3.1 狭义土地资本和广义土地资本
2.3.2 地租和土地所有权的内在联系
2.3.3 地租资本化形成土地价格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当代价值
3.1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理论意义
3.1.1 丰富了生产理论的研究维度
3.1.2 拓宽了生态文明的理论视野
3.2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思想的实践意义
3.2.1 推动我国土地政策改革发展
3.2.2 指导新城新区土地使用规划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制度与早期国家的创制——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起源论说的分析[J]. 陈明. 中国农史. 2018(01)
[2]“三权分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式的创新[J]. 顾钰民,汪艳. 学习与实践. 2017(10)
[3]马克思主义土地逻辑总结与应用——以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例[J]. 詹晨晖. 理论月刊. 2017(05)
[4]马克思论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对社会物质变换的逐渐破坏[J]. C.-E.福尔格拉夫,张凤凤.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7(01)
[5]马克思土地国有化思想及其启示[J]. 王竹苗. 经济问题. 2017(01)
[6]中国土地资本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张海鹏,逄锦聚.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6(06)
[7]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合作制与集体所有制关系的再认识[J]. 苑鹏. 中国农村观察. 2015(05)
[8]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所有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丁俊华. 特区经济. 2014(03)
[9]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研究[J]. 石莹,何爱平. 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 2013(00)
[10]马克思土地观视角下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J]. 孙波. 经济问题. 2013(02)
本文编号:3312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1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