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国家发展道路探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01:01
  康德历史哲学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黑格尔哲学,在对康德哲学思想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历史哲学思想也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康德。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秉持一种渐进与突变相结合的发展态度,根据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在对德国整个意识形态及自己的哲学信仰进行清算后实现了自己哲学观的革命。他根据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关于世界历史的研究,赋予了历史哲学以新的内容。马克思在19世纪40、50年代考察了印度的村社制度,并基于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历史,提出了“双重使命论”。一方面,殖民主义对殖民地的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殖民主义在大多数时间阻碍着资本主义因素在殖民地的成长,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殖民主义作为一种政策手段往往同前资本主义制度结合起来,马克思之所以重视殖民统治的历史影响,正是源于他对资本主义因素的重视。马克思对印度的研究奠定了东方社会理论的基础。19世纪70年代后,马克思将视野转移到俄国。他以俄国的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为出发点,对东方社会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分析,着重探讨东方社会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渊源与基本内容
    1.1 理论来源
        1.1.1 康德对世界历史的界定
        1.1.2 黑格尔世界历史的界定
    1.2 基本内容
        1.2.1 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基本规定
        1.2.2 马克思世界历史系统的哲学归纳
        1.2.3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第2章 东方社会走向世界历史的最初设想:以印度为例
    2.1 历史背景
    2.2 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
        2.2.1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剥削进程
        2.2.2 英国殖民政策对印度的影响
    2.3 双重使命论
        2.3.1 双重使命论的提出
        2.3.2 双重使命论的主要内容
        2.3.3 双重使命论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一致性探讨
第3章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设想:以俄国为例
    3.1 历史背景
    3.2 东方社会独特发展道路初探
        3.2.1 民粹派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探讨
        3.2.2 马克思关于俄国独特社会发展道路的初步探讨
    3.3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3.3.1 跨越论的提出
        3.3.2 跨越论的主要内容
        3.3.3 跨越论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一致性探讨
第4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
    4.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
        4.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全球化思想
        4.1.2 “世界历史”的新阶段——当代全球化
    4.2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4.2.1 从全球化角度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4.2.2 从全球化角度看当今东方国家的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J]. 张盾,刘招明.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3)
[2]马克思“双重使命论”新探[J]. 杭聪.  理论月刊. 2009(02)
[3]德国古典哲学与世界历史理念[J]. 薛华.  学术月刊. 2002(10)
[4]《资本论》体系构想与马克思晚年笔记关系新探[J]. 王东,许春华.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7(02)
[5]历史尺度、普遍交往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J]. 许春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4)
[6]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和东方社会历史命运的思考──兼论马克思思想的一致性[J]. 许春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4)



本文编号:3371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71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8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