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拜物教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14:43
  处在拜物教的阴影下的人们失去了历史感,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拜物教将现代社会本应有的丰富性都消解为同一,但拜物教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看似神圣且神秘的词,因为拜物教的来源对普罗大众来说是隐而不显的。马克思试图探究拜物教的来源,他将新含义之下的拜物教的来源定义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产物,但绝不是说拜物教是资本主义中残留的原始成分。马克思在意识形态的含义下使用拜物教一词,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详细阐述了这种拜物教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描述了一个打破道德和自然的颇具颠覆性的机械化的现代性的社会,以及现代人面对资本原则时所面临的困境。卢卡奇重塑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他进一步将资本主义社会描绘成物化的世界。为了在现实的西方社会中实现资产阶级的解放,卢卡奇使用物化的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本文旨在以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理解现代性及其根源,并阐述物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的负面影响,以明确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逻辑的作用才导致了主体性的丧失,而人的思维方式的物化则彻底地导致了一种悲剧。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问题。本文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出发,借助分析马克思主义...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拜物教的国外研究现状
        1.3.2 关于拜物教的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外对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的回应
        1.3.4 国内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回应
第二章 拜物教批判的核心方法论
    2.1 拜物教概念的谱系考察
    2.2 马克思理论中心:拜物教批判
    2.3 马克思关于去拜物教化的可能途径
    2.4 埃尔斯特:共产主义能克服拜物教吗?
第三章 探究拜物教的深层根源
    3.1 罗默:剥削与拜物教
    3.2 柯亨——植根于生产关系之中的拜物教
    3.3 赖特:阶级与拜物教
第四章 拜物教批判的当代出场
    4.1 对我们的处境的反思
    4.2 造成现代人的尴尬处境的原因
    4.3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现代人的困境
    4.4 总结:文明的缺陷与野蛮的缺陷,究竟孰优孰劣?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约翰·霍洛威对“劳动解放”理论的重构及反思[J]. 孙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2]走向“超越权力”的“自我解放”——反思霍洛威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念的重构[J]. 孙亮.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1)
[3]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对《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文本学再解读[J]. 项荣建,王峰明.  学习与探索. 2016(08)
[4]《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价值”概念——基于“规训政治学”的解读尝试[J]. 洪燕妮,孙亮.  湖北社会科学. 2015(05)
[5]《资本论》第一部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创作史研究之二[J]. 张钟朴.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05)
[6]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及其三个代表性成果[J]. 段忠桥.  教学与研究. 2001(12)



本文编号:3372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72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1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