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践话语中的主体异化及其扬弃

发布时间:2021-09-01 19:15
  这个时代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舒适、便利,无限物质可能性的同时,也给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的实现带来巨大的抑制。在技术社会中,人的技术化生存也是技术的支配性、扩张性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渗透,是技术实践话语中主体的异化。马克思的哲学以实践的方式关注现实中蕴涵着的技术内容,他围绕技术所作的批判性地思考是在批判性地审视自然和社会。马克思以与传统的自然观不同的新的自然观为技术实践话语的出场路径,以“人化自然”为基点展开了新的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完成了新的自然观向辩证唯物的实践观过渡后,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在人类主体性凭借技术实践彰显的同时,开始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得与失。技术实践在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起了主导性的作用,尤其是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享受和力量,使得人类相信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仰仗技术人类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马克思批判了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加剧了人的主体性异化。资本主义社会,技术与资本联姻的普遍化和必然性也不断为人类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剥削的本质的同时,揭...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的出场路径
    1.1 “人化自然”为基点的技术实践
    1.2 马克思新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1.3 技术实践观的确立
第二章 技术实践话语中的主体异化
    2.1 一般意义的异化
        2.1.1 劳动的异化
        2.1.2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异化的论述
        2.1.3 对象化到异化:对异化的深入分析
    2.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技术异化的批判
        2.2.1 技术的逻辑
        2.2.2 资本的逻辑
        2.2.3 技术与资本的联姻
    2.3 全球化时代资本表现的特殊样态
        2.3.1 技术为资本拓展空间
        2.3.2 技术发展的空间性思考
        2.3.3 技术的“意识形态”性
第三章 技术实践话语中主体异化的扬弃
    3.1 从控制自然的手段成为被控制的对象
        3.1.1 技术控制的可能性
        3.1.2 资本主义的技术悖论
    3.2 技术与政治
        3.2.1 西方学者的观点
        3.2.2 马克思的技术观
    3.3 全球化时代人的主体性表现
        3.3.1 社会建构论的理论指向
        3.3.2 技术设计在社会制度层面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主体性的技术启蒙[J]. 贾岩.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2]技术哲学的空间叙事[J]. 李三虎.  哲学动态. 2006(06)
[3]论技术、时间、文化的全球性与地方民族性[J]. 陈凡,朱春艳,胡振亚.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4]技术的解释与估价[J]. 戚本芬.  兰州大学学报. 2006(03)
[5]超越“技术理性批判”[J]. 赵建军.  哲学研究. 2006(05)
[6]论技术异化的技术根源[J]. 邹成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7]技术异化的生成[J]. 李凌村,董洪,张培富.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07)
[8]"社会空间视角":当代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新视角[J]. 司敏.  社会. 2004(05)
[9]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及其当代反响[J]. 郑元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本文编号:3377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77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f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