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党到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13:12
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范畴。执政理念是政党执政的理论前提。所谓执政理念是一个执政党全部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是一个执政党对执政的宗旨、目的和任务,以及为了实现这一任务而制定和实施的执政方针、执政手段等方面的总体认识和把握。执政理念是政党取得和保持执政合法性的依据;是政党执政的根本指针,是政党规范执政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政党凝聚力量、维持执政生机活力的基础。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有自己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经历了一个艰苦的探索历程,形成了在发展轨迹、构成要素、理论特色、发展动因等方面独具特色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的合乎时代潮流的科学执政理念,对于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有效执政和中华民族振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价值。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一、绪论
(一) 论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 论题的提出
2. 论题的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及研究状况
1. 文献综述
2. 国外研究的状况
3. 国内研究的状况
(三)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 论文的研究框架
2. 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1.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论文的研究创新
二、执政党与执政理念
(一) 政党、革命党与执政党
1. 政党的含义
2. 革命党的含义
3. 执政党的含义
(二) 执政党的特征
1. 执政党的一般特征
2. 中国共产党的特征
(三) 执政理念的诠释
1. 执政理念的概念
2. 执政理念的层面
(四) 执政理念的特性与功能
1. 执政理念的特性
2. 执政理念的功能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探索历程与发展轨迹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探索历程
1. 毛泽东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探索
2. 邓小平对党的执政理念的发展
3. 江泽民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思考
4. 胡锦涛对党的执政理念的创新
(二)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轨迹
1. 从革命理念向执政理念的转变
2. 从斗争理念向建设理念的转变
3. 从建设理念向发展理念的转变
4. 从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转变
5. 从“三位一体”理念向“四位一体”理念的转变
四、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内容体系与构成要素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内容体系
1.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理念
2.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途径
3. 改革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
4.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
(二)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构成要素
1.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精髓
2.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主题
3.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主线
4.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宗旨
五、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论特色与发展动因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论特色
1. 体现实践性的求真务实精神
2. 体现时代性的与时俱进精神
3. 体现创新性的开拓创新精神
(二)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动因
1. 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的理论基础
2. 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是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的国际经验基础
3. 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的的国内实践经验
4. 回应时代挑战的新课题是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的环境动因
六、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实现途径与保障
(一) 将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方式
1. 科学执政
2. 民主执政
3. 依法执政
(二) 将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机制
1. 权力运行机制
2. 权力监督机制
3. 政治参与机制
(三) 将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能力建设
1. 完善执政方略
2. 巩固执政基础
3. 强化执政意识
(四) 将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党建设
1. 发展党内民主
2. 调整组织结构
3. 强化队伍建设
七、国外政党执政理念案例分析
(一) 西方政党执政理念案例分析
1. 战后德国路·艾哈德的执政理念
2. 西方左中翼政党的执政新理念
3. 克林顿的新民主党人的“中间路线”
(二) 共产党政党执政理念案例分析
1. 戈尔巴乔夫执政“新思维”的教训
2. 古巴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原因探微
3. 越南共产党执政改革的成效扫描
(三) 国外其他政党执政理念案例分析
1. 新加坡的“新权威主义”执政观
2. 西方绿党的执政理念
3. 卡达尔的执政理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成果
论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与时俱进与党的建设[J]. 潘先银. 云南社会科学. 2003(S1)
[2]挑战与应对: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党的性质的维护[J]. 阎颖.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3(03)
[3]从列宁到江泽民:关于执政党的文化建设思想[J]. 韦定广,肖从云. 唯实. 2003(07)
[4]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J]. 张瑞枝. 广西社会科学. 2003(07)
[5]新时期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实现机制浅析[J]. 兰喜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3(03)
[6]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探析[J]. 张纪.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3(03)
[7]要在准确把握深入理解上下功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出版之际访侯树栋教授[J]. 邢久强. 前线. 2003(07)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J]. 李君如. 前线. 2003(07)
[9]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J]. 李忠杰. 党建研究. 2003(07)
[10]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J]. 庞元正,辛鸣. 理论前沿. 2003(13)
硕士论文
[1]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研究[D]. 刘德定.河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64722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一、绪论
(一) 论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 论题的提出
2. 论题的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及研究状况
1. 文献综述
2. 国外研究的状况
3. 国内研究的状况
(三)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 论文的研究框架
2. 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1.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论文的研究创新
二、执政党与执政理念
(一) 政党、革命党与执政党
1. 政党的含义
2. 革命党的含义
3. 执政党的含义
(二) 执政党的特征
1. 执政党的一般特征
2. 中国共产党的特征
(三) 执政理念的诠释
1. 执政理念的概念
2. 执政理念的层面
(四) 执政理念的特性与功能
1. 执政理念的特性
2. 执政理念的功能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探索历程与发展轨迹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探索历程
1. 毛泽东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探索
2. 邓小平对党的执政理念的发展
3. 江泽民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思考
4. 胡锦涛对党的执政理念的创新
(二)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轨迹
1. 从革命理念向执政理念的转变
2. 从斗争理念向建设理念的转变
3. 从建设理念向发展理念的转变
4. 从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转变
5. 从“三位一体”理念向“四位一体”理念的转变
四、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内容体系与构成要素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内容体系
1.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理念
2.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途径
3. 改革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
4.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
(二)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构成要素
1.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精髓
2.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主题
3.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主线
4.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宗旨
五、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论特色与发展动因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论特色
1. 体现实践性的求真务实精神
2. 体现时代性的与时俱进精神
3. 体现创新性的开拓创新精神
(二)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动因
1. 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的理论基础
2. 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是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的国际经验基础
3. 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的的国内实践经验
4. 回应时代挑战的新课题是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的环境动因
六、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实现途径与保障
(一) 将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方式
1. 科学执政
2. 民主执政
3. 依法执政
(二) 将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机制
1. 权力运行机制
2. 权力监督机制
3. 政治参与机制
(三) 将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能力建设
1. 完善执政方略
2. 巩固执政基础
3. 强化执政意识
(四) 将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党建设
1. 发展党内民主
2. 调整组织结构
3. 强化队伍建设
七、国外政党执政理念案例分析
(一) 西方政党执政理念案例分析
1. 战后德国路·艾哈德的执政理念
2. 西方左中翼政党的执政新理念
3. 克林顿的新民主党人的“中间路线”
(二) 共产党政党执政理念案例分析
1. 戈尔巴乔夫执政“新思维”的教训
2. 古巴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原因探微
3. 越南共产党执政改革的成效扫描
(三) 国外其他政党执政理念案例分析
1. 新加坡的“新权威主义”执政观
2. 西方绿党的执政理念
3. 卡达尔的执政理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成果
论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与时俱进与党的建设[J]. 潘先银. 云南社会科学. 2003(S1)
[2]挑战与应对: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党的性质的维护[J]. 阎颖.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3(03)
[3]从列宁到江泽民:关于执政党的文化建设思想[J]. 韦定广,肖从云. 唯实. 2003(07)
[4]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J]. 张瑞枝. 广西社会科学. 2003(07)
[5]新时期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实现机制浅析[J]. 兰喜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3(03)
[6]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探析[J]. 张纪.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3(03)
[7]要在准确把握深入理解上下功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出版之际访侯树栋教授[J]. 邢久强. 前线. 2003(07)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J]. 李君如. 前线. 2003(07)
[9]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J]. 李忠杰. 党建研究. 2003(07)
[10]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J]. 庞元正,辛鸣. 理论前沿. 2003(13)
硕士论文
[1]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研究[D]. 刘德定.河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64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64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