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国际形势与世界战争理论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1-11-06 05:34
  国际形势和世界战争问题是军事领域的基本问题。我党第一、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和邓小平,由于所处的国内、国际社会背景不同,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战争问题的认识带有鲜明的特点,但他们又与时俱进,在时代主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国家发展战略、国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调整。 本文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战争的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从具体的、历史的角度深刻地认识毛泽东理论的内涵,还其本来面目;另一方面有利于认清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及坚持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国防建设的实践中,找到更加符合时代、符合国情的发展观,为进一步认识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第一章全面阐述毛泽东在50-70年代关于国际形势和世界战争理论;第二章阐述邓小平在新时期关于国际形势演变与发展及世界战争理论:第三章从国际形势发展、世界战争能否避免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相关政策的转变方面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研究,进一步阐明毛泽东和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阐明毛泽东和邓...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20世纪50-70年代毛泽东关于国际形势与世界战争的理论
    一、20世纪50-70年代的历史背景
        (一) 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
        (二) 我国内需要安定的环境进行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
    二、毛泽东国际形势与世界战争理论的演变过程
        (一) 50年代针对形势提出了以“一边倒”为核心的三大对外政策
        (二) 60年代针对世界霸权主义的威胁提出“三线”建设的反侵略战争决策
        (三) 70年代针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战略观点
    三、毛泽东国际形势与世界战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面对严峻的形势确定了“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国防建设思想
        (二) 确立国防建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指导原则
        (三) 从国情出发阐明我国国防建设“自卫性”的本质
        (四) 表明我国反对霸权主义并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四、毛泽东国际形势与世界战争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 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打破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威胁
        (二) 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安宁,反对世界霸权主义
        (三) 可以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所借鉴
第二章 新时期邓小平关于国际形势和世界战争的理论
    一、新时期的国际形势与社会背景
        (一) 20世纪70年代后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二) 国际社会中形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共处、斗争和竞争的局面
        (三) 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二、新时期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理论的演变过程
        (一) 关于世界大战问题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 80年代后随着国际战略格局向多极化转变确定了大战可以避免的结论
        (三) 邓小平关于当代主题的认识
    三、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 和平与发展已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二) 世界不安宁来源于霸权主义
        (三) 世界大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推迟或避免
        (四) 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历史的大趋势和全球的共识
    四、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 有利于调整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开创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促进世界和平
        (三) 是我国应付未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指导方略
        (四) 新时期我国军队建设的指南
        (五) 是实现安定团结、统一祖国的基本纲领
第三章 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国际形势与世界战争理论的比较
    一、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国际形势理论的比较
        (一) 毛泽东的“一边倒”“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及其影响
        (二) 邓小平的“不结盟”思想
        (三) 毛泽东与邓小平国际形势理论的比较
    二、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世界战争问题理论的比较
        (一) 对战争根源判断的比较
        (二) 对消灭战争的根本道路和方法的比较
        (三) 对世界大战能否避免认识的比较
        (四) 客观评价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世界大战理论的影响和意义
    三、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战争准备方面观念转变的比较
        (一) 从“兵多将广”转变为“精兵利器”的国防建设道路
        (二)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判定国家利益标准观点的转变
        (三) 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指导原则的调整
        (四) 从片面强调军队自身建设转变为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国际环境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研究[D]. 钟晓雅.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中国国家安全观研究(1949-2011)[D]. 朱永彪.兰州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形势政策观发展及教育价值研究[D]. 任维平.东北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79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79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3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