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第三条道路”的时空邂逅
发布时间:2021-12-28 03:29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反映了人类历史全球性、整体性的历史进程。中国"第三条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自觉继承和运用,遵循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定性,进而形成了严密性、系统性、科学性的逻辑架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第三条道路"建构的哲学境遇奠基于唯物史观的立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第三条道路"建构的学理逻辑嫁接在物质生产劳动的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上,生产力、分工、交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是两者相遇的具体化要素;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第三条道路"建构在人学场域上表达了个体与共同体的相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将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趣凝练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中,映射了社会主义的前景。立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视域,探究中国道路的内在规律性,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第三条道路"提供宏伟视野,深刻揭示了中国"第三条道路"在凝聚社会共识、贡献中国力量过程中形成的强大合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表达。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第三条道路”唯物史观的相遇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第三条道路”物质生产劳动的相通
(一)物质生产劳动的横向维度
(二)物质生产劳动的纵向维度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第三条道路”个体与共同体的相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70年中国道路的新时代意蕴——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J]. 曹绿. 贵州社会科学. 2019(04)
[2]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创新与发展[J]. 朱雪微. 理论视野. 2019(03)
[3]全球化视域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J]. 宋婕. 新西部. 2019(06)
[4]“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道路世界意义的再审视[J]. 陈锡喜.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02)
[5]论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党性思维向度[J]. 王遐见.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1)
[6]马克思两种世界历史视阈交汇处的中国道路问题[J]. 赵志勇,孙继龙.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2)
[7]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J]. 曹胜.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8]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特性与世界历史理论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逻辑环节[J]. 叶险明.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1)
[9]吉登斯《超越左与右》一书评介[J]. 殷叙彝.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0(03)
本文编号:3553313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第三条道路”唯物史观的相遇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第三条道路”物质生产劳动的相通
(一)物质生产劳动的横向维度
(二)物质生产劳动的纵向维度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第三条道路”个体与共同体的相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70年中国道路的新时代意蕴——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J]. 曹绿. 贵州社会科学. 2019(04)
[2]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创新与发展[J]. 朱雪微. 理论视野. 2019(03)
[3]全球化视域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J]. 宋婕. 新西部. 2019(06)
[4]“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道路世界意义的再审视[J]. 陈锡喜.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02)
[5]论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党性思维向度[J]. 王遐见.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1)
[6]马克思两种世界历史视阈交汇处的中国道路问题[J]. 赵志勇,孙继龙.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2)
[7]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J]. 曹胜.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8]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特性与世界历史理论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逻辑环节[J]. 叶险明.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1)
[9]吉登斯《超越左与右》一书评介[J]. 殷叙彝.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0(03)
本文编号:3553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5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