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阈中城市治理主体建构改革刍议
发布时间:2022-01-15 23:35
在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阈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度解剖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城市治理主体建构模式在理论上的异同点与优缺点,在实践上的经验与教训。以西方治理理论的话题体系和机制模式为切入口,利用对比论证分析方法,通过对于西方城市治理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技术方法的嵌入式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做出新的甄别与启示。利用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的立场对西方治理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结合中国城市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应用实践的效果,归纳出党群关系、政府角色塑造和治理成效的监督与评估三个着力点,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城市治理主体建构的方法论指导。
【文章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9(01)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现代西方城市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缺陷
三、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对于现代城市治理的指引作用
四、现代中国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服务的公共化与需求的差异化
(二)“流动社会”与社会公平
(三)风险防范机制的欠缺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指导
(一)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立场
(三)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六、中国城市治理主体建构的改革方向
(一)党群关系的黏结与构建
(二)政府定位的再造与重塑
(三)治理成效的监督与评估
七、结论
本文编号:3591522
【文章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9(01)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现代西方城市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缺陷
三、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对于现代城市治理的指引作用
四、现代中国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服务的公共化与需求的差异化
(二)“流动社会”与社会公平
(三)风险防范机制的欠缺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指导
(一)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立场
(三)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六、中国城市治理主体建构的改革方向
(一)党群关系的黏结与构建
(二)政府定位的再造与重塑
(三)治理成效的监督与评估
七、结论
本文编号:3591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9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