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到方法:《实践论》话语创新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01-16 07:20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相结合的文本典范。此前学界对《实践论》与苏联教科书的关系问题存在抄袭说、改造说和超越说等不同看法。结合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历史语境可知,《实践论》文本话语是对苏联话语的延续与超越。《实践论》开启了知行观的中国话语新叙事,在认识论上实现了对能力之知的突破与创新。在《实践论》的话语创新启示下,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创新发展应注重话语的连续性与超越性的统一,注重能力之知的话语转化与探索,注重文本背后方式方法的提炼与跃升。 

【文章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有关《实践论》的争论
二、《实践论》对苏联话语的延续与超越
三、《实践论》话语创新的当代启示
    (一)话语创新应注重话语的连续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二)话语创新应注重能力之知的话语转化与探索。
    (三)话语创新应注重文本背后方式方法的提炼与跃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J].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5)
[2]正确处理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关系[J]. 秦宣.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9(03)
[3]实践的主体与主体的实践:茱莉亚·克里斯蒂娃论毛泽东的《实践论》[J]. 张颖.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9(02)
[4]实践与文本的对话:《实践论》思想形成的诠释学分析[J]. 龚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5]译介、争竞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表达史研究[J]. 陈红娟.  社会主义研究. 2015(01)
[6]不是抄袭是超越——重读《实践论》《矛盾论》[J]. 刘毅强.  博览群书. 2012(07)
[7]苏联哲学教科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 陈食霖.  山东社会科学. 2011(06)
[8]《两论》研究中的若干史实考订[J]. 许全兴.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9]毛泽东“实践论”的中国性格[J]. 李维武.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4)
[10]“视天下无一物非我”:论张横渠的生态伦理观[J]. 东方朔.  现代哲学. 2003(04)



本文编号:3592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92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f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