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2-01-16 09:18
本文以“现代性批判”为切入点研究马克思思想,实际上涉及到两个内在相关的方面,即在马克思的思想视域中探讨现代性问题,以及以现代性批判为视角重新阐释马克思的思想。论文主体部分由引论“马克思的现代与现代性概念”、上篇“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历史进展”、中篇“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结构”和下篇“与当代话语的批判性对话”几部分组成。“引论”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初步阐释了“现代”和“现代性”范畴,明确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在引论之后分三篇九章具体展开阐释:上篇由三章组成。作者认为,由于没有现代性批判这一“总问题”的引入,历史上形成了从“历史”和“内容”两个方面对马克思思想的分化解读,从而遮蔽了马克思思想的总体性。因此,该篇以“现代性批判”为线索,以文本解读的方式探索和勾勒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在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再现中完成对其发展进程的重新划界。文章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前,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启蒙现代性的基本定向,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已经在法哲学的视野中开始了现代性批判,并且初步形...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论题的处境及其对象
二、本论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
三、方法论上的说明和基本思路
引论 马克思的现代与现代性概念
一、"现代"之一般
二、现代性范畴的历史唯物主义定向
三、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当代遭遇
上篇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历史进展
第一章 现代性批判的起点:"自我意识"到"政治解放"
第一节 "启蒙原则"与"自我意识"哲学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现代分离
第三节 "现代"作为"政治解放"
第二章 现代性批判的全面展开:"劳动异化"到"社会异化"
第一节 "抽象劳动"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现代性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 现代性批判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1848革命的失败及其反思
第二节 现代性批判的经济学视域
第三节 《资本论》及其手稿与现代性批判
第四节 现代性批判的结晶:《哥达纲领批判》
本篇小结
中篇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结构
第四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视域
第二节 商品: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 资本:现代的基本历史建制
第四节 异化:现代性状况
第五章 马克思对现代性基本特征的揭示
第一节 "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现代性的抽象性
第二节 "所有固定的一切都烟消云散":现代性的流动性
第三节 "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现代性的矛盾性
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现代性的世俗性
第六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方法论上的总体性
第二节 价值立场的阶级性
第三节 理论批判的实践性
第四节 批判态度的辩证性
本篇小结
下篇 与当代话语的批判性对话
第七章 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及其限度
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的凸现及其基本主题
第二节 审美现代性的哲学转化
第三节 批判话语的分裂及其限度
第八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当代形象
第一节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 吉登斯:"多维度的现代性"
第三节 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第四节 鲍德理亚:"生产之镜"
第九章 辩证地对待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出场语境及其限度
第三节 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推进现代性批判
本篇小结
结束语
全文参考文献一览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辩证历史的辩证批判——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范式及其辩证立场[J]. 罗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04)
[2]现代性的神话:当前时代的反动[J].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张旭东.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04(00)
[3]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 F.费迪耶,丁耘. 哲学译丛. 2001(03)
本文编号:3592369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论题的处境及其对象
二、本论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
三、方法论上的说明和基本思路
引论 马克思的现代与现代性概念
一、"现代"之一般
二、现代性范畴的历史唯物主义定向
三、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当代遭遇
上篇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历史进展
第一章 现代性批判的起点:"自我意识"到"政治解放"
第一节 "启蒙原则"与"自我意识"哲学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现代分离
第三节 "现代"作为"政治解放"
第二章 现代性批判的全面展开:"劳动异化"到"社会异化"
第一节 "抽象劳动"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现代性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 现代性批判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1848革命的失败及其反思
第二节 现代性批判的经济学视域
第三节 《资本论》及其手稿与现代性批判
第四节 现代性批判的结晶:《哥达纲领批判》
本篇小结
中篇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结构
第四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视域
第二节 商品: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 资本:现代的基本历史建制
第四节 异化:现代性状况
第五章 马克思对现代性基本特征的揭示
第一节 "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现代性的抽象性
第二节 "所有固定的一切都烟消云散":现代性的流动性
第三节 "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现代性的矛盾性
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现代性的世俗性
第六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方法论上的总体性
第二节 价值立场的阶级性
第三节 理论批判的实践性
第四节 批判态度的辩证性
本篇小结
下篇 与当代话语的批判性对话
第七章 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及其限度
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的凸现及其基本主题
第二节 审美现代性的哲学转化
第三节 批判话语的分裂及其限度
第八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当代形象
第一节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 吉登斯:"多维度的现代性"
第三节 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第四节 鲍德理亚:"生产之镜"
第九章 辩证地对待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出场语境及其限度
第三节 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推进现代性批判
本篇小结
结束语
全文参考文献一览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辩证历史的辩证批判——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范式及其辩证立场[J]. 罗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04)
[2]现代性的神话:当前时代的反动[J].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张旭东.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04(00)
[3]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 F.费迪耶,丁耘. 哲学译丛. 2001(03)
本文编号:3592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92369.html